kjy01_20210523_s

(本報專題)每個人都是天主的寶貝,祂賜予各人不同的禮物,例如仁慈、勇敢、寬恕、感恩⋯⋯柴灣角天主教小學6A班潘立恒從校本惜身課程中,認識到天主送給他的禮物——勇敢和好學,他也學會用這些才能去幫助其他人,把愛傳播出去。

立恒是班長,有一次在早會時段,他留意到同學徬徨地坐在座位上,「原來這同學欠交功課,不敢坦白告訴老師。」立恒便陪同學向老師說明情況,同學後來也很感激他相助。他高興自己有一顆勇敢的心,能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於2018學年起推行校本惜身課程,結合六本惜身文化圖書及宗教教科書《踏上星光途》,為校內一至六年級的宗教課訂立不同的課程重點。以一年級課程為例, 課程教導學生各人都是天主的寶貝、身體都是天主的創造,所以人要愛惜身體。課程中亦有遊戲活動,例如讓學生拿著一粒棉花糖等待五分鐘,學習到在困惑時需要忍耐和等待;或從幾張相片中找不同,了解各人的獨特之處,加深學生對課題的認識。

宗教培育主任張曉藍老師說:「小朋友都知道身體來自爸爸媽媽,而我們學校的小朋友更知道這個身體是天主的創造。」而在六年學習生涯裡,學生最終學習到各人的特質,知道如何交付即是發揮自己的才能,繼而幫助他人。

天主給人的禮物

學校著重靜觀文化,而靜也能幫助學生覺察自身才能。宗教培育主任張曉藍踏入6A班班房開始宗教課時,先敲磬三下,讓鐘聲幫助學生平靜下來。「我們先覺察一下今天的狀態,雙腳平放在地上,合上眼睛,覺察一下身體每一個部份, 亦覺察主耶穌基督的臨在……」伴隨著張老師的細語,學生輕輕吸呼,吸入天主的愛與恩寵,呼出生活上的煩惱⋯⋯簡單準備好身心靈,老師便開始課堂。 

六年級的校本惜身課程採用圖書《每人都能交付》配合宗教科課題「宗教好領袖」。「最開始說到禮物,同學都會想到錢。」張曉藍老師指課堂上便教導學生不只有物質上的禮物,每人都有天主的禮物,並讓學生思考如何把這份禮物貢獻給其他人, 去愛朋友、家人及社會。
潘立恒在課堂上也分享他如善用天主給他的另一份禮物——「好學」,去教導弟弟做功課,「弟弟之後大叫『真好,我完成功課了!』」看見自己能幫助弟弟,立恒亦十分高興。
學校把宗教課加入惜身課程,另一位學生羅諭喜愛聆聽聖經故事的同時,也能認識每個人的特質:「明白天主給了我們各人的禮物,各有特質,提升了自己的信心,也更認識到自己。」

羅諭讀書成績不錯,課程讓她明白, 原來自己「記憶力好」也是天主送給她的才能,現在她也善用所長,主動去教導同學做功課。

靜觀呼吸訓練  覺察特質反思日常

宗教課堂以外,學校也會舉辦講座,邀請神父、修女向學生分享修道或人生經歷, 讓學生認識天主對人的召叫與計劃。講座中不少學生都踴躍提問:「你當神父以後,有沒有遇過一些難忘的事」、「天主如何召叫你」,張老師認為學生對修道人有更深認識,並能從講者身上,留意他們的特質,從而反思「我有沒有這些特質呢?」

提到學生的改變,張主任指在課程開始前,當老師問及學生留意到自己有甚麼特質時,有些小朋友會即時回答:「我沒有。」但參加課程後,學生多認識自己,也愈來愈懂得察覺到自己的特質。這都有助學生一步一步建立自己。

除了上述宗教和惜身活動外,校內亦有明陣、祈禱室小羊棧、靜室,讓學生安靜自己。宗教科科主任鄭文威指校內宗教氛圍及靜觀文化,都有助學生及教師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靜,反思身體的需要及生活的經驗。(吳)  

各年級課程重點:
一年級   認識自己的身體
二年級   明白自己的需要
三年級   領受和施予愛
四年級   妥善回應身體的需要
五年級   認識個人特質
六年級   確立及發展個人特質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