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20603

 

文化和藝術的領域,廣闊無垠,優秀的作品能起薰陶和啟發的作用。年輕的讀者,你有沒有心儀的作家和畫家?他們的作品怎樣帶領你接觸世界?

 

(本報專訪)翻開手上的書《豐子愷漫畫選繹》(1976年初版),一頁頁發黃的書紙上,盧瑋鑾教授(小思老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顧問)的撰文配上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別具心思。小思老師珍愛豐先生每一幅漫畫,她談到以字配畫的動機:「那時,我為漫畫配上文字的文章,刊登於《中國學生周報》,在選取豐先生的漫畫時,我都是面向年輕人而選材。我藉文字帶領那些不認識豐先生的漫畫畫意的年輕人,進入畫中。」

 

體味人情

小思老師初次接觸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是在她的小學階段:「親戚給我看豐子愷的漫畫,我一看就十分喜歡。自中學階段起,我經常閱讀豐先生的漫畫和隨筆,對他的認識和愛好也逐漸加深了。」1973年,小思老師在日本留學時,無意中找到畫家竹久夢二的畫冊,節衣縮食買下畫冊,設法送給豐先生:「這是豐先生喜愛的畫家,我看到畫冊的第一個反應是:他一定會喜歡!後來,豐先生回信給我,表示他十分高興。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中國對外的通訊相當不方便。我與他的通訊,亦只此一次。」 

為年輕的讀者介紹豐子愷先生,小思老師尤其指出豐先生十分疼愛小孩子:「要談豐先生,這是說不完的話題啊!那麼,我就從他是一位漫畫家開始說起,豐先生除了畫漫畫外,還撰寫不少散文。他不會從成年人的角度看小孩子,他時常以小孩子的心靈和眼睛看世界。在他的生命裡,他最喜愛大自然和兒童。這一切足以令我們敬仰他了!」豐子愷獨特的漫畫創作形式,又稱為「子愷漫畫」,他擅長把生活中的人間情味,融入作品中,筆觸細膩清新。

 

尊重童心

年代不同了,現今的年輕人未必認識豐子愷先生和他的作品,但「子愷漫畫」表達的信息,值得深思。小思老師認為讓現今年輕人進入豐先生的漫畫世界,可從豐先生漫畫中的「學生相」和「兒童相」入手:「豐先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代學生宣洩他們對事情的看法。」她以漫畫《用功》為例:「這幅漫畫於1928年完成,畫中樣子凶惡、頭上頂著寫上100分的帽子的人,壓著那位青年人讀書,這是教育政策下學生們心照不宣的寫照。時至今日,這樣的情況沒有改變過來,在學習過程中,分數往往為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另一幅漫畫《嘗試》,小孩子正把雪花膏和牙膏送到嘴裡,要一嘗兩者的味道,小思老師發出會心微笑:「成年人定會怪責兒童佻皮,胡亂把東西放進口裡;但在兒童心目中,嘗試是進步和前瞻的,這小小的試驗讓他們在成長路上踏前一步。」

現正舉行的「有情世界 —— 豐子愷的藝術」展覽,展出豐先生逾300幅在不同時期繪畫的漫畫作品,是香港至今規模最大的豐子愷作品展覽。豐先生在經歷戰爭時,仍不忘提倡愛護生命的信息,小思老師說:「按豐先生的意思:愛護生命,即保護個人的心靈,不讓人性被扭曲。我覺得兒童愛護大自然和動物是來自最卑微的要求,這份愛若能擴散開去,便能呈現人性的善與美。」小思老師心繫兒童,語重心長:「家長和老師陪伴青少年參觀展覽時,不妨讓青少年自由地投入展覽中,尋找他們喜愛的作品。成年人可邀請青少年分享喜歡作品的原因,這也是一種溝通啊!我相信,豐先生也不希望師長會強迫青少年喜歡他的畫作呢。」(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