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201018_s
( 本報專題) 對比以往只能在課堂和書本上認識環保和數學知識,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在跨學科學習中,讓學生親手製作「太陽能環保船」,在「再生能源水道」上試放小船,校園內又設有小型無人機練習場, 讓學生透過這有趣玩意認識數學知識。這一切都是希望學生能綜合和應用所學知識,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自主學習。

學校為培育學生愛護大自然,近年在跨學科專題研習中便開展「太陽能環保船」主題, 跨學習領域教育主任吳宇傑說,學生要自行搜集資料,認識污染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參觀海洋公園多認識海洋生物,培養他們對動物的愛心。

「再生能源水道」上放環保船

回到學校,學生便測試不同環保物料,選擇合適的來製作船身,並加上太陽能板和發泡膠等基本材料。學生黃湞陽製作環保船時, 用上包水果用的發泡膠、吸管等物料,船身前方則用上豆腐花盒,以收集海上廢物。她說,在搜集資料過程中,得悉有海龜把海中垃圾膠袋當作水母,吃過後不幸身亡,她希望更多人關心自然生態。

而學生謝天賜最初選擇材料時,只在環保船船頭裝上膠袋,期望用作收拾垃圾,但是測試時發現載不到垃圾,最後他把膠碗放入袋中,才成功。他又試過放五個樂高船員在船上但船身過重無法前行。最終,在環保船的設計上,他放了一塊寫有「No rubbish in the sea」的字牌,「希望這個橫額,提醒人們海洋應該是沒有垃圾的,減低海洋污染」。

這跨學科學習也涉及宗教科,當中,學生認識到環保主保聖方濟,郭頌瑩同學說:「聖方濟說所有動物、海洋生物都是他的親兄妹,所以要愛惜牠們,不要令牠們有一絲傷害。」她說,用廢棄物料製作環保船,減少耗用材料,可減低對大自然的污染。

在常識室內的「再生能源水道」,水道中可提供光、風力和水力,模擬海洋環境;學生製作「太陽能環保船」,船身太陽能板儲存足夠光能後,船隻便可在水道上航行。

學習操作無人機 扣連數學知識

此外,學校亦教學生無人機編程, 要學習如何使用平板電腦制定無人機路線,控制起飛,穿過航拍環和障礙物等,最後要成功降落終點。

馮健剛主任說,無人機的課程內容與數學知識相關,學生在設計無人機路線時,要運用角度、座標、三維空間等數學概念。兩位小六生陳澤仁及關政浩訪問時協助操作無人機,其中關政浩說,第一次為無人機編寫三角形的路線時,在程式中輸入了60度,但卻飛了一個六邊形出來,後來才知道其實編程時要輸入三角形的外角。馮主任說,原本課程中沒有涉及外角的概念,但在校本課程中,學生可生動的學習外角的知識,讓數學概念應用在活動之中。

此外,校內「STEM學園」中還有許多學習設備,例如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的器材。學生只要戴上顯示器, 便可以安坐在校園內出訪各地,欣賞不同的名勝古蹟。五年級的吳芷蕎和黃穎欣早前便製作了主題公園的虛擬導覽,介紹園內的大街與遊樂設施、餐廳等,再在場境中加入照片,介紹景點。 

學生在正規課堂外,小息時也可以到訪STEM 學園,例如利用不同零件砌出電筒、錄音機、車等成品,在校園生活中不斷學習。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校長胡艷芬指出,跨科專題研習也結合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例如本學年六年級研習主題為「智慧城市」,讓學生構思如何改善市民的社區生活,胡校長說,例如當社區內有很多垃圾,或是看見社區設施不方便某類小眾人士時,學生便要想辦法去解決;讓學生在學習中關心社會與環境。(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