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200112s

(本報專題)天主教伍華小學於本學年舉行「聖像畫 ——『眾裡尋祂』學習及祈禱活動」,邀請聖像畫員吳景萍(Marina Carmel Cindy)向學生介紹聖像畫的顏色神學及宗教意涵;並在寧靜的聖堂環境下,由她彈奏豎琴, 讓小朋友在靜默中為家人、師長、患病者及香港社會等默禱。

活動剛於十一月廿五至十二月二日舉行,在該校旁的善導之母堂祭台上,放了多幅聖像畫、聖經書籍及蠟燭,全校廿四班學生輪流在上課時間,由教師帶領到聖堂,圍著聖像畫席地而坐聆聽聖像畫員的講解。在半個多小時的課堂上,學生了解聖像畫中不同顏色的代表意義,又認識其中的宗教意涵;並在豎琴的樂聲下,看著聖像畫默禱。

學生小息到聖堂 
為同學、為香港祈禱

此外,聖像畫員吳景萍在小息、午間活動時亦會為到聖堂祈禱的學生,繼續彈奏竪琴。而在十二月二日的小息時段,便有約六十位學生來到聖堂看著聖像畫祈禱。

其中,五C班陳凱晴在小息時對本報說,最初「以為聖像畫是使用木顏色」,但在聖像畫員的講解後,明白聖像畫使用天然的物料而寫成。她認為豎琴的樂聲,使她心靜下來祈禱。凱晴為學校風紀,所以在午間活動時,需帶領同學到聖堂祈禱,而她亦會參與其中,一起祈禱,「希望同學能更謹慎說話」。

同是五C班的馮子恩,認為聖像畫的顏色代表著不同意思,為她最為深刻,「耶穌的衣服用了紅色和藍色,紅色代表犧牲,藍色代表潔淨」。而五D班吳柏軒是一名輔祭,他從課堂中明白聖像畫的每處都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例如「門徒的嘴巴比較細小,代表要謹慎說話」。

子恩及柏軒也認為在豎琴聲下看著聖像畫,讓他們在一個更舒適的環境下祈禱。而他們都特別為現時的香港社會祈禱,其中子恩居住在黃大仙區,她說不時會看見街頭上的衝突,所以藉著這次的默禱時段,為香港祈禱。

默禱中與天主交談

學生在小息的祈禱時段內,各自默禱時,有些會走到聖像畫員吳景萍旁發問。吳景萍指出有些小朋友說「我第一次這麼近看見聖母」、「我不懂得祈禱」、「我很累,但想留在聖堂裡」。她說,聖堂就是天主臨在與人一起的地方,而活動讓小朋友與天主有一個只屬於他們的空間, 「只要他們願意來,天主就會擁抱他們。」她亦補充, 活動中的默禱環節,亦是希望學生能有一個與天主交談的時間。

是次活動由學校的宗教科及視藝科合作,宗教科科主任李展慧說,到訪不同聖堂時,會看到很多壁畫,但許多時不懂得閱讀畫內的含意,「為甚麼鼻子會特別挺直、眼睛特別大、嘴巴特別小?」因此,她期望此活動,讓學生加深認識及接觸天主;並能藉著認識和效法聖像畫內聖人的德行,追隨天主。

李老師說,全校只有約二十位學生為天主教徒,但因為許多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到舒服、安寧,所以在小息時也會自願排隊到聖堂祈禱。在小息時段,學生都會寫上祈禱文,並展示在牆壁上,「許多都特別為健康祈禱」。

而視藝科主任鄧秀麗指出本年「眾裡尋祂」的主題為「聖人系列」,去年亦邀請聖像畫員吳景萍為學生舉辦聖像畫講座,讓他們初步認識聖像畫的意義。而這次的課堂則結合了視覺元素及宗教的意識,使學生能多角度的認識聖像畫。

天主教伍華小學校長林漢堅期望透過是次聖像畫活動,讓學生知道天主教活動是多元而具深度,透過靜觀、歸心祈禱、聖像畫等不同方式,「多元的讓學生接觸天主教不同的靈修幅度」。(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