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91020s

(本報專題)你喜歡看甚麼新聞?是議會選舉等社會大事?還是小賣部零食的營養真相等民生事情?「香港新聞博覽館」集合本地歷來不少重要新聞資訊,同時介紹新聞工作及其發展,讓青少年了解新聞報導的由來及其價值。

位於中環必列者士街的香港新聞博覽館早前向公眾開放,設專題展覽區, 向參觀人士介紹香港自開埠以來新聞行業的發展過程;同時播放新聞片段,講述香港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變化,彰顯新聞自由對香港發展成國際大都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區是華人報紙行業的發源地,許多報社於早期都在該區設立辦事處。而香港新聞博覽館前身為一九五三年興建的必列者士街街市,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批落成的公共街市,這所三級歷史建築物已改建為傳媒教育中心,以保存新聞資料,讓青少年在新聞中找到很多歷史及價值觀,從而了解社會。

香港新聞博覽館的常設展覽中從多角度介紹新聞業,以及新聞媒體種類, 包括報紙、電台、電視台的歷史背景,以及它們如何連繫香港社會的變遷;而最新的專題展覽主題為「內地採訪七十年」。

設互動體驗區 介紹新聞製作

香港新聞博覽館設有好玩有趣的新聞體驗區,參觀者可以玩小遊戲,感受擔任新聞主播的滋味,如置身新聞現場,面對鏡頭,體驗挑戰;另外可以透過互動新聞問題遊戲區,認識新聞資訊與歷史事件。 

從文物認識新聞生態

此外,博覽館收藏不少新聞資料,它們主要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其中展出著兩份十分珍貴、有逾一百年歷史的報紙,分別是香港第一份論政的中文報紙 —— 1878年出版的《循環日報》; 另一份則是《華字日報》。

博覽館亦展出文物,例如舊報紙、舊錄音機、咪牌、新聞圖片、新聞短片及新聞漫畫等。我們今天看報紙,多透過手機或電腦瀏覽,昔日人們只透過紙本,故此博覽館呈現五十年代報紙印刷的流程,同時也帶出當今的新媒體平台,介紹今、昔的新聞生態。

展品亦提及本地的突發新聞曾經歷重大轉變,昔日突發新聞的主要消息來源,是傳媒監聽自警方及消防處的通訊系統,有時記者會比警員更早到現場,拍下第一手圖片,不過,自千禧年代通訊系統數碼化後,傳媒需要尋求其他消息來源了。

重現香港歷史大事

歷史事件的展覽資料方面,該館的「當日頭條 今日歷史」展示香港開埠以來十宗新聞大事,以反映新聞與社會變化息息相關及資訊自由流通的重要。開館初期展出的十件大事是根據今年四月經公眾及該館委員投票選出,分別是1953年石硤尾大火、 1963年制水、1965年華資銀行擠提、1967年六七暴動、1972年六一八雨災、1975年越南船民事件、1989年六四事件、1997年香港回歸、2003年沙士及2014年佔中事件。

最近,香港新聞博覽館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出「香港新聞博覽館賽馬會傳媒素養教育項目」,為學校及團體提供導賞及媒體素養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會由現職或退休的資深新聞工作者擔任義工導賞員,帶領參加者認識香港報紙行業的誕生和變化。(鄧╱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