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91013s

(本報專題)本年是文藝復興年代一代奇才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逝世五百周年,他有如十五世紀STEM的先驅 —— 精通藝術與科技。

位於意大利的米蘭昂布羅修圖書館,向香港城市大學借出達文西十二幅手稿真跡,於九月二十至十二月十五日,在香港城市大學展覽館「達文西:藝術與科學.過去與現在」中展出。

這次展覽獨特之處,是邀請了一批當代藝術家作出配合,就著「達文西若置身現代,面對數碼媒體與虛擬實境技術,將創造出何種作品」,而創作並將會於展覽中同時展出,顯示達文西在數碼時代的承傳與影響。

為藝術畫作注入新面貌

達文西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博學者,熱愛追求各種知識,涉獵科學、雕塑、繪畫、建築、工程、數學、天文學及音樂等範疇,具「文藝復興大師」之稱。他亦是文藝復興時代, 最多產的藝術家,留下了超過六千幅手繪,至今為人稱道的著作包括《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及《岩間聖母》等。

藝術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認為,達文西作品回應了宗教思想,縱使宗教人士某程度反對文藝復興。而在達文西的畫作中,便顯示了他「改革派」的思想。例如, 他在畫作中去除了光環、金、天藍色和一些昂貴的顏色,亦避免為聖母及大天使畫上精心製作的服裝等。

另一幅著作,《岩間聖母》是由聖母無原罪兄弟會於一四八三年,為米蘭聖弗朗西斯科.格蘭德教堂的祭壇框架, 而委託達文西繪畫的。該會讓達文西繪畫中央面板,以宣示聖母無原罪,而聖母的衣服則要採用金色、深藍色和綠色等。但是達文西最終的作品則出現了許多不符合規定的細節,並最終創造了融合個人觀念和神學意義的作品,把他對聖母無染原罪的反思結合為基督受難的開始,與嬰兒耶穌相遇的主題及洗者約翰。在這次展覽中,策展人便配合現代3D模擬科技,讓參觀者在虛擬世界看此岩洞。

而在《最後的晚餐》中,達文西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他對人類及其心理都很感興趣。所以,對於呈現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要告訴門徒當中的一位將出賣他時,達文西強調了此重要的時刻及門徒對此的反應。這使達文西不只可以描繪內在的情感,更能藉描繪門徒的動作、姿勢和手勢,來顯示外在的表現力。今次展覽中,便用上新手法,重繪《最後的晚餐》。

達文西科學研究 預言後世發明

這次展出的十二幅達文西手繪真跡都來自現存最大型的達文西筆記《大西洋古抄本》,皆為首次來港展出;並由五個根據達文西手稿設計的模型,及以上提到的當代藝術作品伴隨著,結合新舊媒介,回應達文西對飛行、運動、光線以至繪畫的見解,在藝術與科學之間建立了新的聯繫。

我們都知道飛機是由萊特兄弟所發明,但原來在人類成功飛行的幾個世紀前,達文西亦早已嘗試過飛行。在一四七八至一四八○年期間,達文西就認為人體可以產生足夠的能量去推動飛行器起飛,曾嘗過把機械翅膀繫於人類的身上,到後來他才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研究風與翅膀的實際情況,並研究他們與鳥翼構造及鳥類飛行的關係,創造整個的飛行器。 

達文西對科學的研究預言了後世的發明,而雖然他所創造的機器繪圖,在他一生內並沒有實現,但米蘭昂布羅修圖書館亦藉此與藝術家合作,包括製成軍事工程、實用機械設備及飛行器模型,而當中五款實物模型,包括「飛行器」、「機械化軍用戰鼓」、「載旋轉裝甲及火炮的船艦」、「水力鋸」及「可移動攻城機器」亦會於是次展覽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