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90929s

(本報專題)有沒有聽過「低碳飲食」有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全球暖化問題?你又知否畜牧業加劇全球暖化?地球上愈多「碳足印」,全球暖化愈趨嚴重,那麼我們可以怎樣救救地球? 

新學年剛升上小學四年級的Charlotte最愛躲在家中嘆冷氣、吃零食,更鍾情於吃各類芝士食品,有次她在品嚐美味的芝士零食時,突然踏進未來世界,穿越時空來到四十年後的地球,她目睹地球早已頹垣敗瓦,天氣突變無法耕作,導致糧食嚴重短缺,她同時更被「高碳獵人」追捕,幸好得到博士及其助手所救,更向Charlotte指出她手上的芝士零食正是其中一種高碳食物,「高碳獵人」的出現源於人類未有度低碳生活與飲食,導致地球陷入生態危機,嚴重受氣候變化影響,因而見到Charlotte手上的高碳食物便立刻要逮捕她。

為期兩年的環保基金「氣候變化奇幻劇場與低碳未來」教育計劃由二○一八年八月開展,透過展覽、戲劇教育、工作坊、網上等推廣低碳飲食與低碳的生活文化。

低碳飲食有得揀? 

究竟Charlotte怎樣應對氣候變化,改變未來?上述教育計劃於本年九月至十二月, 為四十間小學的四至六年級學生推行的戲劇教育,當中由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及德思戲劇教育工作室製作互動教育劇場《識『碳』識食救未來》。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教育經理廖緒琴說,劇場女主角Charlotte的生活習慣,正好反映不少人未有實踐低碳生活,「別以為氣候變化與自己無關,你的小小習慣也可影響地球」。

劇中的女主角愛吃芝士,原來芝士會製造出8.86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2e),相比其他奶製品如乳酪的1.43公斤及牛奶的1.39公斤多出六倍以上的二氧化碳當量。

廖緒琴表示劇場演出期間會即場做小實驗,「例如當問到甚麼是二氧化碳過多?如何受溫室氣體影響?便會邀請小朋友飾演地球並蓋上多張棉被,模擬大氣變得炎熱」。劇中亦與學生一起認識如何度低碳飲食的生活,展示雞肉、蔬菜等低碳食物,並邀請小朋友與主角一起發掘低碳生活的方法。

計劃亦安排學生到中大參加生態遊,並於學年內在校園舉辦「校園低碳日」,鼓勵更多同學度環保與低碳生活。另外,剛於七月四至九月二十四日在中大氣候變化博物館舉行「綠色飲食救未來」展覽,透過裝置藝術和資訊圖表,展示飲食習慣與氣候變化的密切關係,鼓勵公眾以行動支持低碳生活及可持續發展;並計劃於明年再以綠色生活為題舉辦展覽。

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助理館長馬興闓博士舉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二○一二年的數據,顯示食物系統佔全球人為溫室氣體近兩至三成。另外,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一六年的報告指出,全球畜牧業、林業、漁業等排放約五分一的溫室氣體;預計二○五○年的全球糧食需求增加六成以上。

馬興闓博士指出,海外如瑞典、荷蘭等地早已有碳排放標籤,在港則沒有機制為食品加上碳排放標籤,若要身體力行度低碳飲食,他提出幾項「低碳飲食小貼士」: 

多菜少肉不時不食本地食材

他說:「選擇非時令的水果或蔬菜,溫室種植的食物也會額外用電源培植而增加碳排放;應選擇本地生產食物,避免購買外地進口食品以減少長途運輸; 冷藏食品也會增加碳排放。」他認為,小朋友可以從環保生活中減碳,例如多走路、乘坐交通工具、少坐私家車和飛機,飲食上奉行多菜少肉等,「你也可以選擇自己度怎樣的生活,更可以從生活習慣影響家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