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2_20190519s

聖週前後到了越南胡志明市的近郊當義工。名為「天福」( Thien Phuc)的兒童之家裡,住了十餘位法國真福團的越南會士和約六十位三至十七歲的小孩,有的小孩天生聽不見,有的情緒管理較弱,有的失去雙親,有的其父母沒能力照顧,修士修女們便擔當了父母的角色。他們沒有聘請工人,所以上至教導小孩讀書及品德,下至造飯洗衣等日常生活細節也是他們的工作。

三十五年前,一位曾從越南逃亡到柬埔寨及香港的越南修女Myriam,輾轉去到法國加入真福團,十年後回國,決定把自己得到的愛帶回家鄉,便聯同幾位有志之士建立了這個兒童之家,後來更設法籌集資金好讓修生們能到法國的會院學習,回來貢獻更多的愛。到現在,兒童之家已成立二十五年,為了不被政府管制,堅持不登記成為地上組織,雖然當地政府知道他們的存在,也會不時派人巡察,但因為他們教養小孩的工作, 有助社區發展,所以政府還是默默地容許他們的存在。雖然作為地下組織便不能聲張地宣傳集資,但他們的生活還算足夠,因為鄰近居民都很認同他們為社區所做的一切,三不五時更會送米送蕉送椰子,支持他們。

支持的不只有鄰近居民,這裡除了男女宿舍、小聖堂、食堂、辦公室、遊樂小公園和正在興建的新大樓外,還藏了一間精緻的小石屋,裡面住了一位八十四歲的婆婆,她正是這遍土地的原有者。因現在親人已不在世,她決定把自己的所有獻給真福團。

願意施捨 便能得到更多

現在她不再是自己一人生活,而是擁有大家庭的照料與陪伴。閒時包包餃子與大家分享,看著純真的小孩跑到小屋前嬉戲,總比獨自一人當大地主快樂。

在這個家,大家都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每天早上五時便被搖鈴叫醒參與五時半彌撒,六時早餐後,各自上學去與工作,十一時正,孩子便已回來一起享用午膳。早起早吃並非無道理,在沒有空調的四十多度高溫下,十二時至三時的午睡是相當重要的。回到上學或工作崗位,六時便再次回家,晚飯後便可自由活動或直接睡覺。爬回床的時間,大概只是香港時間八時。隔天的五時,又開始新一天。

生活雖然規律,但當中卻帶著率性隨心。早上,修士騎電單車一拖三地送小孩上學,胸前抱著一位孩子,後面最後一位抱著另一位小孩,看似欠缺「一點」安全感,對他們卻是習以為常。每次用膳完畢的搖鈴響起,小孩馬上分工合作收拾碗碟、洗碗、抹碟、放餐具,小孩不需被定配工作時間表,也很願意自動自覺地完成這項任務才在中庭玩耍。週六的晚上,大伙兒可在中庭欣賞露天劇場,別以為是高級電影院,其實只是把電腦的卡通檔案,投射到布幕上,聽見他們能背誦對白便知道不只看過一次,但他們仍是會高高興興地坐在小紅凳上,享受每週一次的家庭影院。週日的中午,小孩則被安排參與戶外活動,我剛到步的週末,較小的孩子被帶去游泳池,可惜我是外國人不能一起下水消暑,便到足球場與年長的孩子踢球去,到達青草地後,他們馬上脫掉鞋子和上衣,一雙雙赤足好像鍊了銅腿般「拍拍」聲地起飛腿,我決定還是坐在場外觀戰好了。未幾, 幾位從市區來當半天義工的青年,騎著電單車,手卻抱著一個半身高的大黑箱來到,原來那個黑箱是揚聲器。朋友在踢球時,其餘休息的人則在場邊唱歌伴奏,還把擴音器遞給我,我也不甘示弱唱了兩首廣東歌,引來球場上的神父也轉頭探究是誰在唱外星文。

我問踢球踢得手背上也出滿汗珠的神父︰ 「你在這裡多久了?」「二十多年了。」「甚麼驅使你留在這兒?」不善英語的他想了想答道︰「因為愛。」聽了,我在炎熱的烈日下打了一個「冷震」。(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