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3_20190414s

死亡始終是人類的忌諱,每當談到死亡,人們都大多會支吾以對或婉轉繞過話題。復活節慶祝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但在復活之前,耶穌也經歷過死亡。死亡是無可避免的,繪本有時候也會觸及這個議題,且看以下三本繪本從甚麼角度來談死亡。  

《恐龍上天堂:了解與面對死亡的最佳指南》
(《When Dinosaurs Die :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Death》) 

這繪本敢於「直視」死亡,從為甚麼會死,到不同的死亡習俗,以至死後的世界會是怎樣的,都一一談及。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有助紓解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悲傷與好奇。藉由親切可愛的恐龍角色,呈現讀者可能遇到的境況,既可引導孩子正視自己面對死亡時的感受與情緒,也讓讀者在心理上保有一定距離,在具有安全感的情況下閱讀。 

《恐龍上天堂》鮮有地開門見山說死亡,把有關死亡的事情詳細地鋪陳出來,有助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孔子說「未知生, 焉知死」,把話倒過來說就是「未知死, 焉知生」,其實也饒有意思。生和死正是銀幣的兩面,當人能坦然面對死亡,便會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追尋意義,建立自身的價值,那麼即使死亡突然來臨,也再沒有太多遺憾了。

《 獾的禮物》(《Badger's Parting Gifts》) 

獾離開了自己的身體,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獾說過牠死了以後,希望大家不要太難過,但動物朋友們還是禁不住在寒冷的冬天裡感到傷心難過。春天來臨時,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懷念獾,大家想起獾曾耐心教導自己的事,悲傷慢慢被撫平,也都帶著微笑,感謝獾為他們留下這些禮物。

親人或好友離世,難免令人傷痛 ,但即使人死了,仍然留下回憶及思念。我們也許會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他曾在自己低潮的時候,說過鼓勵的說話;在自己患難的時候,伸出過援手;在自己孤獨的時候,曾經陪伴在側。有了這些美好的回憶,死亡就好像不再是永遠的分離,因為他仍然好好的活在我們心裡。 

《最後一片葉子》

這是美國短篇小說之父歐亨利的作品。年輕女畫家喬喬得了重病,漸漸失去求生意識,她看著窗外的葉子被狂風不斷吹落,便也為自己的生命倒數。但好像奇跡一樣,有一片葉子頑強地抵抗狂風,終於扭轉了喬喬的病情,使她重拾生存的意志……原來這是老畫家以自己的生命創作出的畢生傑作 —— 一片畫在牆上栩栩如生的樹葉。這片最後的葉子燃點了生存的渴望和勇氣,老畫家無私的奉獻,實在令人動容。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一句慰問、一個擁抱,也可能成為別人的最後一片葉子;關心身邊的朋友,在他們需要的時候,耐心聆聽,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重視,也許就能燃點生存之勇氣。我們不知道那個關鍵時刻何時來臨,但只要心存信望愛,持續地說好話、做好事,就是最好的準備。

我們每個人也難逃一死。試想想,如果生命沒有盡頭,我們要像電影《秦俑》中的士兵,看著自己心愛的人一次又一次離開;又或是像繪本《活了1 0 0 萬次的貓》,在遇到白貓以前,一直過著高傲無聊的生活,你會開心嗎?從這個角度來看,死亡也有積極的意義,更何況我們相信,人死後能在上主的國度內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