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3_20190217s

教養像是個天秤,多了點放縱,少了點管束,就失掉平衡了。哪裡是平衡點?每個小孩也不同,難以由旁人定斷。且看以下三本繪本,你又有否以下的失衡現象? 

《我本來就很愛你啊!》

週末早上,大熊想要在家好好放鬆,卻被鴨子力邀出門散步。鴨子使出十八般武藝,務要迫得大熊出遊。為甚麼鴨子非要散步不可?大熊留在家又是為了躲避鴨子嗎? 

做一些事情來討好別人,可能是刻意奉承,也可能是出於自信心不足,希望多做點自以為對方喜歡的事情, 來爭取認同。這種現象也會發生於親子之間,也許是孩子希望討好父母,刻意調整自己,迎合父母的要求;也可能是父母為了得到孩子的歡心,大量提供物質享受, 容許孩子無節制地玩樂。這兩種關係也不健康,孩子和父母與生俱來就很愛對方,刻意討好迎合反而損害了關係的本質。只要家中有愛,身在何方,吃甚麼做甚麼,也是溫暖的。父母更不應為了討好子女而逃避管教。

《這樣,爸爸媽媽會高興嗎?》

小變色龍崇拜爸爸,他的願望是要長很大很大,而且爸爸要他長多大,他就長多大。小變色龍以為媽媽也會因此而高興。但媽媽並不希望小變色龍的志願只是為了滿足爸爸媽媽,她希望孩子能夠追求自己的夢想,因此要學會思考、學習認識自己。

小時候的課堂總有一篇文章名為「我的志願」。你還記得自己當時的志願是甚麼嗎? 志向不斷在變,我們的興趣在哪裡,能力怎樣,都是在成長中慢慢探索、逐漸認清的。在父母眼中,孩子都充滿天分;孩子也深深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盼。但如果孩子一心只想成就父母的心願,而失去了自我,將錯過很多美好的機會。孩子未必能成為滿分完美小孩,但父母的愛與包容,就能讓孩子有空間探索發展,成就最好的自己。無論成功失敗,也在背後支持他們,等待他們,就是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事情。

《整潔》(Tidy) 

彼得是隻愛整潔的獾,在他的打理下,花圃井然有序,動物們無比乾淨,連森林也一塵不染。但他嫌落葉下得太頻繁,破壞了整潔,於是他決心拔走樹木, 用石屎來填平森林,那才是真正的整潔。但森林還是森林嗎? 

彼得的整潔癖使他按捺不住,用石屎把森林填平,讓一切也變得完美地整潔。這種潔癖有時也出現在教養的心態上,孩子的特性是率性而為,隨心而說,對一切充滿好奇。適當的管教,避免危險行為和尷尬情況是應該的,但如果把孩子調教成「小大人」,事事處之泰然,不好奇、不驚喜、不好玩,孩子也就失了孩子的本性。這究竟是得還是失?書末還有一個小彩蛋,文字提到彼得答應盡量少打掃一些,圖畫中的彼得卻還背上了一個刷子,準備隨時出動。相信家長讀到這裡也不禁會心微笑。

明智的父母是要在收與放、依從與管束中拿捏平衡。我也時刻提醒自己:可以管教,但不可是情緒發洩;可以讚賞,但孩子不是我展現成就的櫥窗。只要懷著初心,每個家庭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家的獨門教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