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20318

 

今年二月十一日,露德聖母瞻禮的日子。香港華仁書院的小聖堂內,四間天主教中學的祈禱宗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會員收歛心神,準備參與彌撒。穿著白色祭衣的愛爾蘭籍耶穌會會士、祈禱宗會(華語組)神師余理謙神父(Fr James Hurley, SJ)主持彌撒,他歡迎十多位公教學生加入祈禱宗會,共同為該會的宗旨努力——為愛耶穌聖心及救人的靈魂,把個人的日常生活,與彌撒中耶穌的犧牲結合起來,成為神聖的奉獻。

 

(本報專訪)九龍華仁書院耶穌會修院內靜悄悄的,偶爾傳來鳥兒的叫聲,或是學校的鐘聲。余理謙神父微笑迎來,他主動提出帶領本報記者參觀修院,更親切地邀請記者在小聖堂內一同祈禱。這樣,訪問的開端,就從祈禱開始 ⋯⋯

 

與基督同行 奉獻生活苦樂

祈禱宗會於1844年,由耶穌會會士在法國成立。至今,祈禱宗會是一個天主教國際組織,總部及中央辦事處設於羅馬。余神父自2005年始,擔任香港教區祈禱宗會神師,談及祈禱宗會現況時,他慨嘆不已:「翻查歷史資料,祈禱宗會於1904年已在香港教區設立。本港現有50多個堂區及約200間天主教學校,卻僅有7個堂區及4間學校仍設祈禱宗會。更可惜的是,在世界各地的祈禱宗會同樣遇到會員人數遞減的情況。」

十九世紀中葉,在法國的耶穌會修院內,年輕的傳教士們渴望到世界各地傳揚福音,可是這願望並不容易達成。一位耶穌會神父有見於此,他提出福傳工作的不同方式 —— 透過祈禱及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催生了祈禱宗會。

余神父指出,祈禱宗會的靈修特點包括每日奉獻禱文、為教宗意向祈禱(總意向及福傳意向)、耶穌聖心敬禮和聖體青年運動(Eucharistic Youth Movement)。在訪問中,余神父經常提到祈禱宗會總秘書長白尚理神父(Fr Claudio Barriga, SJ)。這位來自智利的神父周遊列國,了解各地祈禱宗會的發展狀況:「數年前,他曾到訪香港。他也特別強調聖體青年運動的重要,今年,聖體青年運動在阿根廷舉行國際性聚會,聚集不同國家的青年會員。我真的希望香港的青年會員也能參與,這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經驗!」

 

與大眾並肩 關心社會公義

這位年屆八十五歲的傳教士,在香港生活逾半世紀,操流利廣東話。余神父成長於愛爾蘭,小時候,已對中國略有所聞:「那時候,堂區提供關於傳教士到其他地方傳教的消息,如中國和非洲。」1952年,當年,余神父仍是一位修士,他偕三位修士和一位神父乘船越洋來港,展開傳教的使命。

細數往事,余神父曾是天主教大專聯會和公教職工青年會的神師,他關心貧苦大眾,與年輕人和工廠工人為朋,親身接觸社會上不公義的狀況,他坦言這段時期的生活經驗終生難忘。至今,余神父關心社會公義的心火從未減退:「青少年,你們在祈禱的時候,別忘了為社會的公義和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祈禱。這刻,我想起了本年八月的總意向 —— 為囚犯得到公平和尊重的對待祈禱。其實,除了教宗的祈禱意向外,我們也可以為香港教區主教的需要和意向祈禱,特別是本港日益轉變的社會問題。」

為了加強天主教學校間祈禱宗會的聯繫,四校包括香港華仁書院、聖保祿學校、嘉諾撒聖心書院和嘉諾撒聖瑪利書院,自去年首次舉行聯校彌撒及會員入會儀式。余神父期望更多教友和天主教學校認識和加入祈禱宗會,讓這個團體活潑起來。他提醒年輕人不忘祈禱與服務的生活,兩者應互相配合:「三月份的總意向是為婦女的貢獻祈禱。小朋友,除了為媽媽、嫲嫲和外婆祈禱外,你們也可以行動報答她們,例如幫忙做家務或送上小禮物。」

一個小時的愉快交談結束了,余神父微笑說:「我們一起念每日奉獻禱文及為教宗的意向祈求,好嗎?」祈禱,把我們與世界上不同角落的弟兄姊妹連繫一起 ⋯⋯

 

每日奉獻禱文

仁慈的天父,

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

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

願這奉獻,聯合祢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

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

願在聖神內,

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

為祢的聖愛作證,

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