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80506s

(本報專題)天主教佑華小學近年利用鄰近的社區資源,發展體育科校本課程,給予學生多元學習經歷,例如小二到室內游泳池上游泳課、小四到網球場上網球課。這類特色運動課的課時較長並由教練教授,體育科潘煒延主任提到在屋邨長大的學生較少資源, 因此希望用盡所有社區資源,讓學生做運動時感受更深。隨著校舍攀石牆落成,小六於本年度亦新設攀石課程。 

六年級生鄭貫聰提到上攀石課要注意安全,他表示最初看到老師攀爬時都以為自己爬不過,怎料竟克服了畏高症,亦令自己的自信心大增。潘主任指,身型較龐大的學生會沒有自信,「希望給他們成功的經歷,讓他們明白到只要肯嘗試就能做到」。例如小二學習游泳時有些學生會哭起來,「但見其他同學都肯試,他們最終都會下水;學畢六課後一般都不怕水,甚至多了學生參加水運會浮板賽。」潘主任說。

五年級生則學習非撞式欖球,體育科老師施華春說,雖然該項運動規則較多,但學生只要明白兩大規則便能玩──拿著球向前跑直至觸到底線、被人雙手觸碰並喊「tackle」後便要馬上向後傳球。學生許嘉文稱最初比賽時老師不會很嚴謹,他笑言自己曾出盡力跑卻不知已被人防守成功。黃蔚嵐則提到開始時不懂玩,全部隊員衝去攬著球員,「弄到對方跌倒在地上,連教練也笑」。在短短幾堂中,她學到無論輸贏都要尊重人,因為這是團隊運動;黃栢浠老師表示學生為了勝出亦會分小組討論戰術。嘉文補充,教練還會藉著比賽教做人的道理,例如尊重、向目標進發。黃老師指,課程由香港欖球總會設計,以價值觀為主題,能延伸到日常生活、學習上。 

施老師指,由於運動只要求學生拿著欖球跑,令不太熱衷運動的學生也投入活動,「我沒想過女學生這麼願意跑,甚至叫教練盡快開始比賽」。由於運動需要跑動、變速、轉向,學生在投入過程中不知不覺已滿足到活動量。

特色運動課全港冠軍

除此以外,特色體育課有助學校體育發展,「如果早點知道學生的強項便能更早入校隊接受訓練,不會被埋沒天賦。」潘主任說。例如小三的足球課,令運動健將邱健威被發掘,不單為學校贏到九龍東賽事,身為隊長的他更代表九龍東勝出區際冠軍, 並代表香港到澳門參賽,「我最喜歡踢足球,除了可與隊友合作,入球也很開心」。雖然練習很辛苦, 而為了分配時間溫習,更要犧牲玩樂時間, 但他說: 「如果不辛苦就不用練啦!」 

學校著重發展足球,除了因為近年社區新建足球場外,老師也喜歡踢球,所以除了足球課外,還有興趣班及校隊推廣發展,希望讓學生感受到踢足球的快感和喜悅,「有時放工經過足球場會見到學生練球。」潘主任說。他認為學生一起踢足球,一起感受成功,就算辛苦都不會放棄。體育科科主任李嘉慧認為,踢足球的氛圍更帶動女生,蔚嵐正是一例。「小時候爸爸已經帶我踢足球,為何這個世界只有男孩可以踢球?」蔚嵐說她喜愛足球的程度是就算受傷,憑著意志都能相信自己沒事。負責女子足球的李主任於大學時期亦跟蔚嵐有一樣想法,才開始接觸女子足球,「但始終沒他們從小學那麼好」。她笑言愈來愈多女生喜歡踢足球,即使不會踢都有勇氣嘗試,選拔時更有幾十人報名。

足球所帶來的還有學生的改變:潘主任指有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反叛,但自從進了校隊後,有了寄託,開始願意上學及減少遲到。「我看到他在行為上有很大改變,特別是自信心提升,笑容多了還主動打招呼;以前他可能甚麼都不是,但他現在代表香港到澳門參賽, 可以稱為『全港代表的龍門』。」潘指這名學生本來很容易放棄,但現在甚至主動要求多點練習時間;這些態度亦帶動到他在上課時更積極。

認為學生能透過興趣減壓的黃玉嬋校長(見小圖) 指,體育科正正能連繫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珍惜「生命」從保持健康開始;互相尊重對方權益是「義德」的表現;公平競賽實現「真理」; 校訓中「愛化主民」的「愛」,讓學生包容每個人不同的強弱項;而學校就是第二個「家」,學生要支援合作才能令團隊和諧。黃校長提到足球隊曾因青黃不接而輸掉比賽,她教球員何謂TEAM(Together Each Achieve More),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崗位及責任,最後團隊的歸屬感更強;學生更會在比賽前一同在聖母像前祈禱。

她指未來或會因應體育科核心課程的安排,在某些年級增設特色運動課;以及利用運動推廣STEM,例如發現射籃要配合力度和方向,讓學生發揮得更好。(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