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80325s

(本報專題)聖若瑟英文小學於三月十九日與直屬中學舉行感恩祭,慶祝學校六十周年及主保聖若瑟瞻禮。主祭的夏志誠輔理主教亦是該校舊生,他在講道中提到天主對人的愛通過人去實現出來,例如創辦該校的孫保祿修士建立學校夢,很多人因他這個夢而得到恩寵,而當人把生命活得最燦爛最喜悅的時候,當中自有天主的夢。因此,夏主教鼓勵學生及老師,在學校要栽培自己的理想, 做一個為夢想而奮鬥的人。

從鏡頭 看世界

學校提供眾多活動讓學生尋找自己的夢,發展所長,例如鄭德明老師(鄭Sir)和陳倩芝老師負責的攝影小組「數碼特工」。陳老師憶起十多年前成立小組是因為她跟鄭Sir對攝影都很有興趣,希望學生從中獲得滿足感及增強自信。選拔中,學生要提供攝影作品,亦要從數幅相片中尋找瑕疵,難關重重,但同學依然願意接受挑戰。五年級的朱富業覺得影相很有型,希望用照片留下美好的東西。而六年級的陳卓謙則因為五歲起跟著愛攝影的爸爸周圍拍攝,及喜歡看有關攝影的書籍,所以參加這個小組。

兩位老師會教授學生攝影技巧,亦會展示不同相片,增強他們的審美眼光,累積經驗後便能出外實踐。學校每兩年會在文化中心舉辦相展展示學生的成果,今年已是第五屆,主題是「Home. Sweet.Home@Hong Kong」,讓學生認識香港美的一面,並愛這個地方。老師帶著學生遊走香港各地,如太平山、中環等,特別是到屋邨攝影。鄭Sir說:「選學校附近的屋邨是因為小朋友較少接觸居民,拍攝屋邨亦能帶出人情味。」他鼓勵學生照相前先跟街坊打招呼,效果會較自然;富業亦認為這樣才會影到街坊發自真心的笑容。

出發前,老師會先讓學生欣賞其他攝影師拍攝該處的作品。「例如學生之前不知道白泥是甚麼地方,看照片有助構思構圖。」鄭Sir說。卓謙到下白泥影相時,為了照到最美的日落更弄髒了褲子,「但該相片被老師揀選在相展展出,我覺得一切付出也值得」。

小組現有二十三人,最小是三年級生,他們的攝影技術逐年累積,亦靠分享技巧而進步。鄭Sir說:「我鼓勵學生分享,是良性競爭;亦希望學生有紀律,如果為了影相而互相推撞,拍出來的相片也不會好。」而學生亦學到細心留意每個細節,卓謙說:「我的中文錯別字減少了」。同時, 他們學會忍耐,富業提到一次影花時等了很久仍有很多人經過,最後要選用另一角度拍攝。

除了照相外,學生亦要導賞,向來賓介紹自己的作品及拍攝原因,鄭Sir認為文化中心有中外人士參觀,學生能藉此接觸外界,練習英文,亦讓遊客認識香港美的一面。陳老師想起有次出外景跟學生吃飯,同桌的內地遊客說他們像個攝影師,學生亦敢於用普通話跟對方聊天。

富業希望將來成為婚紗攝影師,為新人留下美好回憶。卓謙則希望當一位業餘攝影師,除了增進與家人的感情外,為其他人拍照亦能令他人開心。鄭Sir提到相展的主禮嘉賓是第一屆攝影小組的舊生,現時從事多媒體發展,這令老師很感動,「不是所有學生都要變成攝影師, 但如果當中有幾個能發展所長,是我們的成就。儘管籌備相展及週末帶隊挺辛苦,但換來的滿足感是開心的回憶」。

止於至善 力行仁愛 

除了攝影外,學校亦積極發展學術以外的活動,達致教育主題3L—— Love、Live、Learn。例如星期三有校本課程,如小五小六學習外語,規定學生必定參與,實踐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義德」,讓人人都能公平學習。而週五的常規活動則是學習不同運動,訓練團隊精神、求生本能等知識及技能。吳錦庭副校長以二年級為例,所學的武術能在開放日中展示;而武術更是學校較為突出的項目,學生在不同比賽中獲獎無數。吳副校表示學生發展各類活動有助調劑和平衡日常生活,及豐盛學習生活。

仁愛方面,郭芸校長強調學校的兄弟手足情,例如高年級的學生在上下校巴時會照顧低班學生,「他們自動自覺去做,因為當他們還就讀低年級時,大哥哥也這樣做」;就算活動、比賽、表演都是師兄帶著師弟行動。她明言學生願意分享及互相關顧,與其他學校不同,「從小朋友身上便能看出成果」。而學校環境令學生感到被愛及舒服,亦吸引舊生經常回母校踢足球。

郭校長在該校從老師升任校長,她感謝歷屆校長對學生的愛戴——由當年孫修士站在校門看守學生,至她亦繼續秉承這傳統,「看著學生上校巴、爸媽接送了才讓我安心」。儲富有校監形容郭校長是善牧,本身就散發出愛的氛圍,特別是舊生回來探訪,她都記得各人的名字。

郭校長表示,未來會依隨社會需要為學生作最好的準備,達致校訓的「止於至善」,「我提醒學生無論做甚麼,如參加運動會都要做到最好。這次校慶,也是老師帶動學生同心一致做到最好,為六十周年留下美好回憶」。六十年來的努力,也正好共同建設了這個學校夢。(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