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6b_20180318s

陳先生有一位八歲的兒子,自小較沉靜,很少說話,但他會聽取及服從指示。例如當陳先生帶兒子出席公司聚會時,兒子可以在整個聚會沒有一句說話,同事以為他是有說話問題,建議陳先生帶兒子看醫生,但因為兒子在家中跟家人有言語溝通,所以陳先生不認為其兒子的說話能力有很大問題,只認同兒子沉默寡言,但為了安全起見,他也有帶兒子看醫生。之前見家庭醫生時,在十分鐘的診症時間中,儘管醫生多番嘗試跟兒子溝通,兒子都是垂下頭玩手機遊戲,沒有太多眼神接觸,也沒有言語上的回應。

因為家庭醫生未能有效地跟陳的兒子溝通,於是轉介兒子到精神科醫生跟進。兒子第一次見精神科醫生時,雖然診症時間有半小時,但兒子面對醫生時也保持緘默,不發一言,醫生跟陳先生說兒子有自閉症,情況不能根治。陳先生對診斷抱有懷疑,於是向另一位精神科醫生求診,醫生花了較長時間了解兒子的語言發展和溝通能力,知道他在學校跟同學有不少語言溝通,但有選擇性的,較有興趣跟女同學說話,與男同學說話則較少,但也建立了一些好朋友的關係,特別是與一些有共同打機興趣的同學。

他的情況不是自閉症譜系障礙, 而是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這情況有時會被誤會為自閉症。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社交焦慮,是一種極端的害羞,目前在醫學上的病因不太清楚。患者在特定社交場合會持續不說話,但在其他場合卻有正常的說話,這情況有機會影響人際關係,甚至影響學習表現。假如出現這情況,應盡早向醫生求助,假如太遲才介入治療,影響可能很大。醫生可以心理治療介入,有些情況下更可考慮處方針對焦慮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