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80318s

墳墓,是埋葬死者的地方,但信靠天主的人,會看出它背後所帶出的意思是復活永生的希望。在這四旬期,讓我們默想耶穌從榮進耶路撒冷、受審判、被釘、埋葬以至復活的情景——耶穌於墳墓被埋葬,亦是在那裡,耶穌基督復活——他透過死亡去完成救世工程,給我們作了永生的許諾。

據教區推算,截至2017年八月底,居港天主教徒人數約六十萬一千人,每年有數千教徒領洗,每天亦有為數不少的教徒離世。在這四旬期內,教會召喚我們偕同基督一同踏上復活旅程⋯⋯且讓我們聽聽現職柴灣歌連臣角天主教聖十字架墳場主管劉慧瑩(Jory)的分享。 

(本報專題)2014年,是Jory領洗的年份,也是她入職長沙灣天主教聖辣法厄爾墳場任副主管的年份。她認為是巧合:「之前轉了幾份工,但一直做不到心中最想做的行業,只能不斷摸索。」她希望找一份不用輪班、能返聖堂彌撒的工作,便祈禱把意願交託給天主。就在領洗前,她無意間找到這份工作,便詢問導師及神父的意見,「我當時仍未領洗,但他們都認為是很有意義的工作,鼓勵我一試」。她更於去年十一月升任天主教聖十字架墳場主管。

她的工作除了在辦事處處理文職及詢問事宜外,亦需要到墳地工作,例如監察執骨(將已土葬的骨殖撿執)、落葬及處理墳地工程,「我認為我的工作對幫助亡者家屬過渡哀傷期及協助安葬先人擔當了重要角色」。

Jory長得不高,她笑言這身型在墳場穿插很適合,不停的走動亦令她的身體較以前健康。這份工作不需要很高學歷,最重要是不要怕。她憶起入職前一晚睡得不好,直至在長沙灣俯瞰整個墳場後,便再沒有恐懼,「老一輩說做這行一定要知、要見、要感受, 如果我接受不了挑戰,便不適合做這份工作。」她第一次監察執骨時,遺體仍未完全腐化,感覺很難受、很臭,「但那夜我睡得很好,沒有發惡夢」。

由領洗至找到與信仰有關的工作,並有膽量及信心去做;而以往任顧客服務的經驗亦助她勝任這份工作,她都相信是一份恩寵。

期待復活一刻

Jory最近要打理骨屋(所有無人認領骨殖所放置的地方),感慨當中有部份是嬰兒遺骸,「要是到墳場探望親友,可以去骨屋為這些已被遺忘的亡者作深切祈禱」。最令她深刻的是一次打理骨屋時,聽到背後有母親對女兒說:「你每次來墳場都要為他們祈禱, 因為他們全是我們的兄弟姊妹。」這令Jory十分感動,「特別為煉靈而祈禱,是很有意義的行動」。

現在正值四旬期,她提到有神父講道時指出每個人真正的復活節是死去以後,所以我們一生都在經歷四旬期,都要遵守四旬期的精神;而為她的工作來說也沒有節期之分,「在墳場裡就是天天面對死亡」。不過,聖經教導要常存信望愛三德,她期待復活的一天,認為死亡與復活有很大關連。曾有教徒「白頭人送黑頭人」, 帶著兒子的骨灰買位,但臉上沒有哀傷,還說:「兒子只是返回天家。」她認為這對父母很厲害,擁有極大信德相信兒子能返天家。於她而言,人世間亦只是一個過程,「大聖人可以上天堂,我們就在煉獄期待復活」。

信仰福傳

現在,她無論在工作或信仰方面,也投放很多時間服務教會,如參加善會,期望積福於天, 為爸爸健康祈禱。工作時,她常常邊上山邊祈禱,有時會念玫瑰經,或是唱歌給亡者聽,「我服務幾萬亡靈,而諸聖相通功內這幾萬亡靈也為我祈禱,反而是我有得著」。祈禱為她來說十分重要,就讀基督教中學的她從中學起已一直禱告,那時只是有困難時才會祈求,但現在學會感恩,每事感謝,「上山時天陰,我亦會感謝天主」。

「很多朋友說我平時活潑開朗,不似在墳場工作。」但她認為這是天主特意放她於這位置,藉她將信仰的喜樂、對死亡看法的平和及愛帶給所有人, 「同事指我來了以後,工作環境有所改變。我感覺天主給我很大責任,但這責任不重」。

陳志明副主教曾跟他們說,這份工作不只提供服務,還可作信仰福傳。她會以壁報作福傳,例如釘上《公教報》的神父講道及廣告,「祈禱會廣告或許能吸引較少回聖堂的信徒」。而有機會幫助已亡家人處理傷痛的事,甚至靠著分享過往經驗、慕道班所學道理等跟他們作福傳,驅使他們重返聖堂,更令她感到欣慰及平安。

當然,工作上會面對很多困難,有些人會不明白天主教墳場是有規則的,Jory苦笑說她只是執行工作的人,希望教徒體諒。「他們最常質問我是不是教徒,怎麼沒有愛德?」她笑言同事間只能互相鼓勵及安慰,亦會寬恕及嘗試明白已亡親屬的感受。她提到有些入職十數年的同事曾表示有教徒認為這份工作很低微:「我不認同,這份工作很重要,家屬放先人在我們這裡看管,是否值得尊重?」


秘密武器

墳場小聖堂是個很有意義的地方, 差不多每日都有亡者彌撒, 

是人世間最後送別的地方, 所以她認為很神聖, 每次經過都會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