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80121s_1

生命為你,是祝福,抑是痛苦?這次德詩雅修女與稜聲音樂(Prism)音樂會暨現場繪畫,讓參加者藉著欣賞畫作與音樂的同時,也細味一下各人的生命歷程,當中雖有痛苦、迷失、掙扎,但苦痛過後,我們有否發現這些生命中的跌宕,其實是天主賜予的禮物? 

 (本報專題)「感.應主God is Here, Where am I」於十二月三十日假元朗天主教中學禮堂舉行,透過德修女的畫及Prism的音樂,讓參加者遊歷一趟音樂與繪畫的祈禱旅程——「感」受天主的存在和帶領,思考如何回「應」天主的召叫。

活動開始時,德修女先在Prism兩首歌曲約十分鐘時間內完成第一幅畫作—— 耶穌慈悲面容。其後, 修女邀請兩位從事設計的朋友C h e r y lEugene與她一起完成第二幅畫(見下圖),只見三人大筆地為畫布抹上厚厚灰調,在場觀眾看後不免覺得畫作過份沉鬱。

其間,Eugene先為這幅未完成、以灰調香港做背景的畫作解釋:「現在的香港似被很多很不好的東西所包圍,但我們作為天主教徒,需要有信、望、愛。之後你們會看到我們如何將天主的力量加入這幅畫作裡。」

畫作的主角終於出現,是一個拿著聖經細細閱讀的少女, 她似不為背後灰濛濛環境所影響,平靜、入神地投入聖言的世界;背後晦暗的環境亦漸漸因她內心被聖言的轉化而鍍上點點金光。

「環境是天主所賦予,但我們在這環境中要怎樣生活?這就是我們如何感受主、回應主。」有份出席的楊鳴章主教說:「(這幅畫)前面是一個少女看著聖經。我們的生活猶如一道門,我們有否為天主開啟?我們縱改不到環境,但若能改變心態,便能改變命運。」他表示,如在生活中感受到主,願意積極回應,主的奇跡就會在我們身上發生。

Prism成員梅靜儀席間分享——中三時曾患嚴重脊椎側彎的她曾留院三個月,進行數次手術。在一次痛楚難當的情況下,她不禁問同樣未有信仰的媽媽:「為何是我?」母親當時只能與她同哭。

忽然一天,其母拿出十字架,要與她一起祈禱,祈求天主讓女兒快些康復……天主似聆聽且回應她們的禱告,靜儀不再嘔,漸漸好轉過來。

「我相信這是一個奇跡發生在我身上,在出院那一天,我與媽媽不是第一時間回家,我們去了祈禱,去感恩;不久後我們一起上慕道班,一起領洗成為教徒。」她說,這感、應主的過程源於病痛,卻給予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信仰。

 「我相信, 每件事的發生也會有天主的旨意在內。」靜儀說:「生命不會一帆風順,天主會在不同的時間召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回應天主並非要做一些很偉大的事情,而是我們要學習在生活當中去交託。」

德修女為眾人導賞這幅集三人之力所完成的作品 (見分享部份),最後她以一個法國詩人的話作祈禱文:「每一年, 每一個小時,每一件事當中,都是我—— 天主,是我來到,是我愛你,是我……所以不要害怕。」

也許,如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包俊偉神父所言,天主送我們這份寶貴生命禮物的同時,也想我們透過生命去奉獻,而修女與Prism,正正是「透過音樂、畫畫,將天主的光奉獻出來, 帶給其他人」。 (鄒)

Sharings

1.  德修女分享 

「最初看到畫布上的香港籠罩著一股沉鬱景象,我們的心有時也會因此受污染,但我們要小心,因為心是很珍貴的,若我們吸入太多壞消息、新聞,確實需要淨化心靈。

……或許我們沒有辦法改變身邊的世界,不能改變香港,包括歷史,甚至將來也未必在我們掌握之中。但我們能嘗試改變的,是我們的心。要改變我們的心,首先是要與天主相遇,而要與天主相遇,我們需要留時間給天主。

嘗試每天起牀後,用三分鐘去看當天的福音,當你每天以天主聖言開始,你的生命會慢慢轉變,天主就是透過聖言, 亦透過生命中的特別事件,透過我們內心的渴望對我們說話,祂並不是沉默的天主。」  


2.  三位小朋友分享

中場休息時訪問了拿出畫紙畫具、預備一展身手的簡梓澄、胡澭圻及陳希蕾,三位好朋友之前已看過修女的畫,覺得很漂亮,尤其喜歡修女繪畫聖母及天使,她們「希望下半場有更多溫柔的音樂」。 


3. 教徒 楊燕萍分享

「我女兒喜歡繪畫,我希望他們可以透過如此形式感受天主—— 藝術可以陶冶性情,與音樂亦能互相配合。」當天與丈夫及一對子女出席活動的楊燕萍說:「感受天主未必只靠聖言,透過藝術這途徑,也許能吸引更多非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