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80114s

(本報專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在校內一直推廣閱讀,例如有早讀時間、閱讀工作坊、在語境電視台介紹圖書等。為推動親子共讀,該校與「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合作,於去年十一月十一日舉辦閱讀嘉年華,當天除了一、二年級學生參與外,還有其他幼稚園生及家長參加。

活動主題為關愛互勉,由推動親子閱讀的菜姨姨(蔡淑玲)和電台DJ白原顥為在場小朋友說《害羞的芋頭》故事。聽畢故事, 家長繼續在禮堂參與「白菜讀書會」,學習與子女共讀的技巧;而小朋友則由老師帶領到課室進行故事書創作。

之後學生根據安排,可參加兩個親子閱讀工作坊,啟發閱讀興趣。當中共有八個獨一無二的工作坊,何浩然主任(何Sir)觀察到,用不同方式去介紹圖書,不單令小朋友投入,家長也玩得很開心。他強調:「小朋友的習慣多從家長身上學習,若果家長玩手機, 小朋友也會跟著學。所以我平時會閱讀報紙、書籍,女兒也喜歡閱讀。」他表示以前不會花太多心思去跟九歲的女兒講故事,但經活動啟發後,會嘗試找一本圖書,配合活動跟女兒講故事。

星空旅程

其中一個工作坊是星空旅程,黃諾詩老師在課室關上窗簾,並開啟模擬星空軟件,透過一些較容易觀察的星,跟家長及學生講星座故事。二年級的夏銘澤參加工作坊前,已對太空有點興趣,平日亦會跟家人一起看有關星座及航天發展的圖書。「不過我和父母沒有一起觀星,晚上太光了。」他很開心能與爸爸媽媽一起體驗活動,因為他們常常出差,所以這次體驗很難得,亦令他們關係更親密。

黃老師認為最重要是鼓勵家長和子女在活動完結後繼續發掘知識,「坊間有很多有關天文、星座的書籍,我也介紹了圖書的國際標準書號(ISBN),讓他們自己尋找」。她明言這個活動雖然較少親子互動,但她在活動結束前介紹了一些觀星軟件,讓家長和子女能在家一起觀星,藉此喚起家長與小朋友有更多活動體驗。

兩位參加課內「天文智多星」活動的高年級生雖未有沒有參加閱讀嘉年華,但也認同圖書有助增進知識。五年級的陳君嵐小時候已思考地球、宇宙怎樣形成,所以會自己閱讀天文書籍,但不太明白內容,遂參加「天文智多星」。君嵐表示會在書展搜尋有關天文的書籍,「如果已有基礎認識,便會覺得這些書籍很好看」。另一學生陳閔賢亦提到本身對天文及星星很感興趣,再加上黃老師在課堂中以生動方式講解,讓他能記得一些星座如獵戶座的故事,及明白日全蝕、彗星如何形成。

親子閱讀樂趣多

高年級生固然能自己閱讀書籍,但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梁綺媚校長認為親子共讀非常重要,「小朋友在二至九歲時求知慾很強,若果在這期間培養親子閱讀的習慣,會成為小朋友終生學習的鑰匙」。她表示圖書令雙方有親子互動關係,家長亦能在說故事時了解小朋友的強項,例如特別喜歡飛機、天文,繼而啟發孩子鑽研興趣,幫助他們成長。她發現,有些家長以為閱讀要跟成績掛勾,致使給小朋友看的書其題材較為狹窄,孩子也不喜歡這類書籍,她認為活動能讓小朋友及家長知道閱讀層面可以很廣闊。何Sir認為透過圖書可以擴闊與女兒的話題,他會買不同類型的圖書給女兒看,「她能自己閱讀,但若不明白書中內容,如有關科幻虛構的,我便會講解多些,二人一起思考」。

除此以外,親子閱讀亦是教導孩子正確價值觀的理想時間。梁校長提到,天主教強調家庭和愛,所以以關愛互勉為主題,教導學生正向思維很重要,「當他們將來面對困難時,便能一步步跨過難關」。在《害羞的芋頭》故事中,提及芋頭怎樣克服心理難關,孩子亦能因著相似經歷, 例如初到陌生地方,身同感受。老家倩主任認同閱讀可以灌輸道德價值觀,透過故事能讓小朋友不覺得家長在講道理,也能潛移默化地將價值觀灌輸給他們。(妤) 

令梁校長印象深刻的故事: 

一位年青人從外地而來,從事勞動工作,感到十分納悶。一天,他在大廈天台沉思,愈想愈悲哀。忽然,他聽到地面很嘈吵,有很多人指向他, 消防員則打開救生氣墊。他才意識到原來很多人都關注他的安全,他感恩自己並不孤單,就算陌生人也會幫助他,最後決定以積極的心態繼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