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0_20171112s

快樂

陳冠誠   天主教新民書院   四D 

甚麼是快樂?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問過自己,我們總是認為只要生活富裕,擁有足夠的物質生活便是快樂。但現實卻不是如此,在全球快樂指數中,經濟繁華的香港和新加坡卻位居最末,由此可見,有錢並不代表快樂,富裕的物質生活難以令人快樂。

詩人陶淵明曾在詩中寫道:「環堵蕭然, 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詩中描述了陶淵明簡樸而簡單的生活,即使生活一貧如洗,陶淵明卻照樣享受生活。

無獨有偶,孔子的弟子顏回也是如此。「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描述的也是貧窮而簡單的生活,顏回依然保持快樂。反觀現今的香港社會,即使大部份人都不愁吃喝,卻時常愁眉苦臉,每天為了生活而忙碌,何時能得到真正的休息?快樂也就被沖刷殆盡了。

凡事都有兩面,在得到豐富的物質生活後,身上所扛的壓力、責任自然而然也就相對增加。其實這種情況的出現,很有可能是因為虛榮心作怪,當別人得到更好的東西時,例如新手機、新住屋等等,便有機會造成攀比心理,讓人們的慾望變得更大,從而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難以得到快樂。

雖然「富庶的物質生活難以令人快樂」這個道理是正確的,但也有人認為富庶的物質生活才是快樂的基礎。

二次大戰剛結束時,法國等西歐國家的食物、房屋等等都很缺乏,故此當地人民生活很差,但到後來,物質與財富都逐漸豐足,人民的快樂指數也得到提升。生活也是一樣,我們經常會因為得到想要的東西而感到快樂。

但是這種快樂,並不是長久和真實的, 適應機制會令我們慢慢習慣這些物品,令當初的快樂變得一文不值。這種快樂,只是因為滿足了我們的虛榮心才會出現,又怎會是我們內心真正的快樂呢?當人富裕了,居住豪宅和駕駛名車時,自己又能否再重拾當初住在小房子裡,每天擠地鐵上班時那種簡樸的快樂?由此可見,雖然「富庶的物質生活是快樂的基礎」這句話是正確的,但只是暫時性,並不會長久。

總括而言,富裕的物質反而難以令人快樂,因為人們在得到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 也增加了自己的壓力,因此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真正的快樂是心靈上的滿足,而不僅是物質生活的快樂。當人真正領悟到快樂時,物質生活為他就會變得像浮雲一樣 ,會無欲無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