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7_20171029sa

九龍土瓜灣馬頭角有座紅磚屋,佔地1.7 公頃,建於1908年。當年這兒臨近海邊,方便牛隻運輸,原是牛畜檢疫站兼屠房,很有西方20世紀初市集建築的特色,是香港僅存的此類歷史建築羣,獲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其最大特色是排列錯落有致的紅磚平房,鋪瓦的「金」字屋頂、以通花鐵欄裝飾的大門和窗戶,屋內有木造的天花橫樑及磚砌煙囪等。穿過這建築羣的入口便是中庭,是一片約40平方米的空地,兩邊各有一面紅磚圍牆,牆下有槽, 一看就知這兒曾經是待宰牛隻的飲水槽。環繞中庭有5 座紅磚平房,各長50米, 排列錯落有致。而安裝於槽底的鐵鏈及鐵環至今仍在,可想像當年牛牛們開餐的熱鬧場面。

1999年,屠房遷至上水。當時恰好北角油街藝術村正待消逝。產業署曾將北角油街的舊政府物料供應處廉價招租,吸引大批藝術工作者租戶,漸漸形成「油街藝術村」, 可惜維持了一年,港府便以重建為由收回。及後幾經業界爭取,港府終於耗資2600萬港幣,把這幾乎荒廢的牛棚重修,租給本地藝術家做工作室,藝術家們將這個落腳點取名「牛棚藝術村」。之所以被稱為「牛棚」, 除了保留其歷史名稱外,還希望把一向以來,文化藝術予人高不可攀的形象打破,將之重新拉回民間、融入平凡人的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