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4_20160626a_s

長崎位於日本九州西端,是背山面海的狹長港都。

1945年8月9日早上11點2分,一顆原子彈掉落在長崎的浦上地區,天空中開出一朵形狀駭人的蘑菇雲。「山里小學」位於距離爆心地七百公尺處,全校一千三百名學童中,僅有兩百人生還。長崎浦上化為寸草不生的焦黑荒野,許多孩子成了孤兒, 肉體慘遭輻射侵蝕,心靈破碎,傷痕累累。

四年後,永井隆博士邀請三十七個山里小學的學生,手寫或口述自己的原爆體驗。原子彈掉下來的那一天,書中最小的孩子才四歲,最大的則是十二歲。永井隆博士的目的,其實也是長崎人共同的渴望,就是讓原子荒野上稚嫩的吶喊,更廣闊、更清晰、更響亮地傳達出去: 

「不要戰爭!不要戰爭!」

在原子雲陰影下掙扎求生的孩子們,默默忍受遠超過他們所能承受的苦痛。驚人的是,整本書中卻找不到任何一句抱怨或仇恨。三十七個孩子中,有人從此帶著無從遮掩的傷疤、有人失去父母或兄弟姊妹、也有人喪失家園或受教育的機會。他們固然不明白引發戰爭的仇恨糾葛,卻柔順地接受了天主的安排,沒有人問「為甚麼是我? 不公平!」,也沒有人叫囂:「總有一天要報仇!」相反的,他們讓充滿苦難的生命成為見證, 化為祈禱。

「奶奶總是對我說:『一切都出自天主的旨意。都是好的,都是好的。』我也想要和奶奶一樣,有一顆美麗的心。」(辻本一二夫,當時五歲) 

「當時,我們的確覺得難堪,的確難以忍受……可是,那無邊無際的苦難與犧牲卻又以完全出乎預料的方式,為現在的我們帶來莫大的幸福……」(深堀正,當時八歲) 

「媽媽的燒傷復原後,留下一塊巨大的傷疤。不過,我並不覺得那塊傷疤難看。」(片岡泰男,當時十歲) 

本書出版後,永井隆博士按照篇幅比例,將版稅分給三十七位小作者,並邀請他們從所得中捐出一部分,共同豎立名為「那些孩子們的碑」的紀念碑。碑上沒有任何文字,只鑲了一枚銅板,以浮雕方式描繪一位跪在烈焰中合掌向天祈禱的小女孩。直到今天,山里小學的兒童們依然每年聚集在碑前, 為逝去的學長學姐祈禱,重新宣告和平誓言。

「原子彈,很惡劣,很痛,再也不要了!」

《原子彈掉下來的那一天》紀錄的並非過去的歷史,而是貫穿現在、直通未來的和平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