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2_20160626a_s

(本報專題)「教育是改變人類命運的方法」—— 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取得教育博士的吳庶深,對生命教育有深切的體會。求學時期曾屢遭挫折,吳經歷重重艱困,幸而身旁總有關懷他的親友和師長。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行政及政策學系日前舉行〈心靈教育〉系列公開講座,邀請台灣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詢系吳庶深副教授主講,講題為「選擇寬恕,發現幸福 —— 有效面對校園衝突與傷害」。

生命中的艱困經驗,對吳來說,卻是打開他生命的另一扇窗。他堅持從失敗中學習,從而明白:機會,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矢志投身教育的他,鼓勵當天在場的老師們怎樣也不要放棄一個學生。他引述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博士柯爾斯滕.奧爾森(Kirsten Olson)的著作《學校會傷人》,指出學校群體暗藏傷害,例如教師一個隱晦而可憎的手勢、一句殘忍的措詞或長期的不關心等,均可對學生造成深刻、令人沮喪及持久的創傷。

是次講座為香港教育研究所「心靈教育——學與教的終極關懷」計劃於本月舉行「心靈教育研討會2016」的前奏,專程由台灣到港的吳教授慷慨分享:只有理解和寬恕,才有望建設一個友善校園。「寬恕是一種選擇,寬恕必須在停止傷害後才可發生。」數年前,吳赴澳洲參加靈性與健康學術研討會,同時治療他曾在職場受到的傷害。那研討會由國際知名寬恕研究權威沃思頓博士(Dr. Everett L. Worthington Jr.)主持。其後,吳表示他可安然重踏校園,「傷害我的人可能沒甚麼改變,我卻得到釋放, 不再受困於過往的傷害中。」

逃避並非明智之舉,拿出勇氣面對才可走出困局,吳教授說。另一事例是他與學生之間的衝突,這位學生也是他的個人助理。某天,該學生突然請辭,吳教授感到憤怒。事後回想,他才發現自己一直忽略那學生的壓力。「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讓我看到自己的衝動和自我中心,從而改善自己。現在,我學到要多為他人服務。」那次,吳教授拿出勇氣,向學生道歉,最後互相修好。作為資深的生命教育工作者,吳相信很多學校老師也像他一樣,面對不同的壓力,不知不覺間與同事和學生發生了衝突。他寄語老師,多與親密的家人分享,尋求別人的協助。

吳教授也指出不論是受傷或加害者,宜在平等、尊重、同理的基礎上修補關係,「如果是學生犯錯,老師宜以正向心理思維引導他,幫助他緩和情緒。」不少人對寬恕存有猶疑,吳教授指出為愛寬恕,重整人生: 「寬恕『是』送給對方一份愛的禮物。寬恕是對傷害者表現正向的情緒與態度,並付出同理及仁慈的行為。有些人未必值得我們這樣對他;然而, 寬恕是即使這個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我們仍願意接納他。這個人就像任何一個人,值得我們尊重。」(敏 /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