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60612s

(本報專題)七年前,嘉諾撒聖瑪利學校以辦學團體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六項嘉諾撒人素質(仁愛、尊重、承擔、堅毅、誠信、謙遜)為核心,每個學年以其中一項素質為題,推行相關的生活教育課,由學生輔導主任帶領,著重德育的培育。自本學年起,該校特別成立「心靈陶育組」,由課程統籌主任羅佩萍老師擔任組長和統籌,組員包括張惠儀校長、宗教科科主任和宗教培育組組長馮菀菁修女及另一名宗教科老師,於本學年開始重新以嘉諾撒人素質為核心,展開心靈陶育計劃,當中還加強了宗教元素。今年首先以「仁愛」為題,透過體驗活動、服務及心靈陶育小冊子的紀錄,讓學生從中感受和實踐仁愛。

因為愛 多一些

馮修女表示會祖聖瑪大肋納嘉諾撒所說的仁愛,是一種「因為愛,多一些」的態度(Th e more attitude),「會祖強調實踐和關懷弱小, 為了讓學生更明白箇中精粹,我們設計了一些體驗式活動。」上個月,全校學生齊集在禮堂舉行「護蛋行動」,學生獲派兩隻雞蛋,只可以湯匙將之由隊頭傳到隊尾,其中有學生會扮演失明和失去一條臂膀的人,以增加傳送的難度,由於所傳的可能會是生蛋,因此學生們格外小心。

馮修女在行動結束後作解說,「雞蛋象徵著天主交給我們的任何一個愛的使命或任務,傳蛋就是要完成使命或任務。」她對於學生的認真態度感到欣慰:當天現場所見,傳送過程中,有學生把雞蛋跌在地上,蛋汁四溢,她仍堅持盛起蛋汁傳送到終點。馮修女說:「愛是堅持,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韌力、持之以恆地實踐。」活動後是「記者招待會」,老師帶領三名學生扮演小記者,訪問剛才有份扮演失明、缺手的同學,有被訪者說因為知道她前面的同學會幫助她,這讓她有信心克服困難。這份在團體內互相照應、勇於承擔的正面思維,贏得在場各人的掌聲,老師也嘉許說這就是仁愛精神。

不畏小 只管做

護蛋行動是心靈陶育計劃的下學期體驗活動,上學期的有關活動是全校學生分批「乘坐」由大木船製成的「心靈陶育號」前往「仁愛港」,展開「仁愛之旅」。五年級生馬津喬對這個活動印象深刻,她說:「我們帶著藥箱、食物和金錢等很多物資出發,但在航行往仁愛港的途中遇到很多難題需要及時作出抉擇,例如有人病了沒錢看醫生,我們是否要將自己的藥箱和金錢轉贈呢?經過連串事件,我們的所有物資都沒有了,當我們很失望,以為進不了仁愛港,原來透過犧牲,我們才可以得到分數。從中讓我們好好思考有捨才有得的道理。」

除了體驗活動,校方還為公教生安排了兩次探訪活動,其中一次是早前由馮修女帶領三十多名六年級生遠赴新加坡交流,到當地該修會的安老院探訪,另一次為返港後往本地安老院探訪。六年級生傅珈穎有幸能參加兩次探訪,她還在護蛋行動中扮演失明人士,本身也有做義工的她說:「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們去安老院探訪,長者只要見到我們已很開心。今次護蛋行動中,我扮演有需要人士,從中讓我學習怎樣接受別人的幫助。如果天主安排我有某些身體障礙,我相信祂也會幫助我去完成我的愛的任務。」學期初, 每名學生獲派一本心靈陶育小冊子,為整個學年實踐仁愛的每一個行動做紀錄,羅主任說: 「沒有一種善舉會渺小到無法改變世界。仁愛行動可以是很微小的, 例如幫同學拾回橡皮擦或做家務等。」學期即將完結,校方亦會收回小冊子,檢查過後,會對做得好的學生予以嘉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