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60313s

 苦路紀念耶穌基督以十字架奧蹟救贖世人,也幫助人反思生活, 信靠和參與耶穌的救贖,並在生活中關懷受苦的近人和世界上不同角落的兄弟姊妹,領受復活基督帶來的新生命。幾歲的稚童能夠明白苦路善工的要義嗎?


(本報專題)位於南丫島的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願作嘗試,以貼近小孩子的語言,藉著苦路善工,教導幼小學生認識耶穌捨身愛人之情。就讀高班的沈安翹和Ellie(葉琛圓)去年曾參加於聖周前幾天在學校附近籃球場舉行的拜苦路, 安翹坦言她和同學聽到耶穌大哥哥受難的故事很不開心,Ellie也說耶穌大哥哥被釘十字架,實在可憐,但知道他死後會復活,Ellie才鬆一口氣。鄭美寶校長坦承要讓幼兒明白拜苦路是甚麼一回事,確有一定的難度,「作為基督徒,復活節是我們信仰的核心。作為公教學校,我們需要教導學生認識耶穌這份為愛我們而犧牲的精神。復活節不是只有復活蛋、小雞和假期,我們要知道是為誰慶祝復活、他又為我們做了甚麼。」


觸動心靈


鄭校長和有份構思這個活動的陳燕容老師均期望,在十數分鐘的拜苦路當中,可有一、兩個片段讓學生留下印象。因應校內不同國籍學生的需要,拜苦路以英語和粵語進行。負責以粵語帶領低班學生拜苦路的陳秀麗老師,及以英語作帶領的家長義工Susanna不約而同地指出,耶穌三次跌倒及聖母遇見耶穌後哭泣,這些與幼兒有相關生活經驗的片段,最能觸動他們的心靈。
校方事先在籃球場四周掛上十四幅傳統的苦路畫像,然後由老師或家長義工帶著半班學生(約十多名的低、高班幼兒)逐處朝拜。陳秀麗老師多採用互動形式,她會先指著苦路畫像向學生提問,從他們的回答中再補充該處苦路的《聖經》故事,然後一起默想,每逢三處過後再作一個結合苦路與貼近幼兒生活內容的祈禱。Susanna則會善用現場環境幫助學生明白箇中內容,譬如讀到耶穌第一次跌倒,就會問在場的小朋友有誰跌倒受傷了?然後著全班同學一起去看看及作出慰問;又如西滿曾幫助耶穌背負十字架,她就邀請學生照顧其他正在鬧情緒的同學等,以具體微小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明白何謂幫忙。


學習美善


傳統的苦路善工有十四處, 鄭校長說該校安排學生拜苦路已有八年,每年的做法都有所改良,早年只得數處,及後才發展到十四處;現在每逢三處作一小結式的祈禱,也試過每處這樣祈禱,但看到整體活動時間延長後, 不符幼兒專注時間有限的現況而作罷。及至近年,還邀請鄰近堂區的神長及家長義工幫忙,讓學生有不一樣的體驗。她說:「我們想傳達一些重要的訊息,雖然耶穌身受苦難,但仍願意寬恕人;很多人也曾幫過耶穌,例如西滿、韋羅尼加等。」陳秀麗老師也說幼兒的觀察力很強,他們從苦路畫像中看到一個穿白衣的白鬚老公公常在耶穌身旁,估計他是聖神。她相信這些美好的片段,已像種子般撒落在幼童的心田裡。


鄭校長說拜苦路只是該校整個四旬期活動的高峰,校方每周都舉行不同活動為幼兒準備心神,迎接復活節。今年四旬期首主日,老師以角色扮演將關心別人及節約的訊息帶給學生,並鼓勵他們付諸行動,「領養」巴斯卦羊 —— 把巴斯卦羊造型的捐款箱帶回家,將省下來的金錢投進箱內,幫助有需要人士。另外還舉行「祈禱樹」活動,邀請學生和家長把心中的祈禱意向寫在樹葉型的祈禱紙上,並貼在校內的祈禱樹上,彼此代禱。四旬期末則舉行「童心暖意 —— 關愛獨居長者」活動,全校學生在家長義工和老師代表的帶領下,分組探訪島上的獨居長者,讓學生學習關心別人,實踐愛主愛人的精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