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3b_20151206s

女兒中學生涯的第一個大測驗後,學校安排見家長。班主任老師欣賞女兒認真的學習態度、開朗合群的性格;唯一令她關注的,是女兒的「慢熱」個性。 

開學之初,老師曾擔心她是否過於內向, 事事顯得欠缺主動,每每眉頭輕鎖,不苟言笑。及後才察覺到她是一個「慢熱」的人。漸漸的,她每天都笑容可掬,跟同學相處,樂也融融;只是,做事依然是慢條斯理的。老師提醒我說:「要培養她做事爽快一點,尤其是寫字要快,因為將來要應付的公開試,要求考生敏捷作分析,迅速的書寫。呀!但不要讓認真的態度給妥協了。」老師關愛學生,為學生著想之情,溢於言表。我向老師表示感激的同時,卻不自覺的天真起來,對老師說:「但『慢』也是一種情操,是藝術。」老師只能帶點無奈地回應:「也是的。」

慢,是女兒每天得花雙倍的時間,掙扎用上兩、三個小時去完成功課的原因。掙扎,不是因為不願意做,而是為堅持要把每一份功課都認真地、悠然地做好。「我邊寫邊在思考啊!請容許我享受慢慢雕琢自己思想的樂趣… …」。其實,這也是她放鬆心情的方法。只是功課和測驗接踵而來,思考的時間卻有限,於是女兒唯有「偷」時間;能「偷」的,就只有睡眠的時間,但「偷」多了,「被偷者」偶爾會發難,早上發起不合作運動,給我「三煎四炒」才依依不捨地離床。

「要清早起床,實在是千萬個不願意的,但回到學校,看見老師和同學, 便會很高興。我也不明所以!」

 

其實是老師的關愛,讓女兒和她的同學在充滿人情味的環境裡,建立起友誼和歸屬感。學校更秉承教會「家庭年」的精神,安排有老師分享的活動;她聽後,常常回家把分享的內容娓娓道來。我心存感激。在這個過分偏重學業成績的教育制度下,公教學校能爭取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在教授知識之同時, 也栽培學生的身、心、靈的成長,確實是難能可貴啊!還可以要求學校讓學生「慢」下來, 領會「慢」的那份情操,欣賞「慢」的藝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