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2_20150607

 

「當時覺得神父很博學,而且神父能透過聖體將耶穌與人分享,因而開始思考自己的聖召」,慈幼會士張心銳執事回想他在高小時已開始思考天主對他的召叫。2012年矢發終身聖願,去年領受執事聖秩,張執事將於今年6月20日領受司鐸聖秩,成為神父。趁著本主日教會慶祝基督聖體聖血節,張執事分享他的聖召歷程和聖體聖事在信仰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本報專訪)雖然小三才領洗入教,張執事自小已接觸天主教信仰,「外祖母十分虔誠,每天清晨她都會跪在家中的小祭台前誦念《玫瑰經》,然後步行到聖堂參與彌撒。」張執事表示好的信仰培育在家庭開始,家人的榜樣很重要, 家人的陪伴亦為孩子的信仰生活打下基礎。媽媽的陪伴是張執事信仰路上的重要片段,「猶記得我們一起乘電車,途經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聖堂有長樓梯、兩個大石像,我被這所漂亮的聖堂吸引了,也很喜歡參與彌撒,於是以後每個主日媽媽也和我到聖堂去。」

積極投入堂區生活,參與主日學、輔祭會、基督少年團等善會,張執事表示他對堂區有很大的歸屬感。「一方面我在服務和與人交往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學習做一個成熟的人;另一方面, 我得到很豐富的信仰培育,學習禮儀知識、教理、研讀聖經。此外,神父很愛錫我們,更教我們拉丁文、念日課。」

到了高小時,張執事更開始思考聖召,「我為此祈禱,並感覺天主叫我求『做神父』的恩典。」初中時,他對慈幼會仍是毫不認識,只是翻開教區手冊,看到一個獨特的名詞「維豪備修院」,於是致電查詢,非常初步地了解到這是個適合中學生的地方。幾經轉折,張執事最後和另外五名有意追尋聖召的青年加入備修院。

「備修院是一個聖召辨別的中心,讓我們知道天主對我們有甚麼召叫」,張執事解釋。在備修院中,他們度有紀律的團體生活,有信仰培育、需要勞動分擔院務,同時繼續學業。經過五年的備修院生活,張執事明白到天主召叫他成為一名慈幼會士,於是中學畢業後便往澳門接受準初學培育。

決定成為慈幼會士,張執事指出是因著會士的榜樣。「我在每個會士身上看到鮑思高神父, 他們活出鮑思高神父的特質。」此外,他明白到自己身上同時有修道和司鐸聖召,「鮑思高神父曾說,慈幼會士的會衣就是工人服,與青年一起工作。我渴望服務青年,而我希望透過禮儀和聖事培育他們。」

「聖體聖事不斷轉化我,令我成長」,張執事分享,「一般的食物進食後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領受聖體卻讓我們成為聖體,成為耶穌基督的一部份。」他強調聖體聖事和修和聖事相輔相成,「聖體是天主的臨在,滋養我們的生活, 妥善地辦修和聖事則幫助我們為領受聖體作更好的準備。」

張執事鼓勵同學透過三個幅度認識和默想聖體聖事這個奧跡,第一是感恩,「不論是領受聖體或朝拜聖體,我們也能以感恩的心,感謝天主給予我們生命、家庭、讀書的機會等;感謝天主將耶穌賜給我們,讓耶穌在聖體內常和我們在一起。」第二是求恩,求天主賜予恩寵,讓我們做得更好。第三是天主的臨在,「天主無處不在, 而聖體便提醒我們天主就在這裡,祂和我們在一起。」

鮑思高神父敬愛進教之佑聖母,張執事亦認為聖母是他信仰和聖召的中心。「從小我便覺得聖母十分親切,小時候堂區舉行聖母家訪,小小的聖母像會放在家中一個星期。」他回想昔日常在堂區的進教之佑聖母祭台前祈禱,以及進入備修院面對擔心和猶豫時,聖母給予他的安慰。「慈幼會有一個傳統的說法:每個加入慈幼會的人都是由聖母親手帶領;為我而言,聖母是保護者,也是導師,教我不用害怕擔憂。」

 

晉鐸在即,張執事表示心情興奮,「因為這是天主對我的肯定。」他為自己的鐸職定下目標,期望繼續慈幼會的精神,盡力關心窮苦和弱勢的人。「司鐸既是基督的代表,就該如基督一樣,與人同甘共苦,關心有需要的人。」他亦希望為青年提供良好的信仰培育,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召叫。「成為善牧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願我能讓他人在我身上看見鮑思高神父。」(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