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2_20150531

 

 週五下午的課外活動時間,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數十位同學執起毛筆,分別在課室練習書法,或在視藝室繪畫水墨畫。該校成立書法小組及水墨畫班多年,在校內推廣中國文化。今年適逢學校創校九十年,校方於三月份的開放日舉行師生校友中國書畫作品聯展, 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外,亦讓學校大家庭的不同成員透過書畫作品分享校慶的喜樂。 

 

 (本報專題)瑪利諾女修會修女於1921年來港傳教和服務,並於1925 年在柯士甸道創立瑪利諾修院學校。九龍塘窩打老道現址的校舍於1933年開始興建,1937年落成,為幼稚園至預科程度的學生提供教育(幼稚園於1982年結束)。 

寫下恆心耐性

師生校友中國書畫聯展中,展出師生、家長及校友的多幅中國書法及水墨畫作品。其中四位參展同學分享他們學習書法和水墨畫的樂趣和得著。就讀五年級的羅以芯和就讀六年級的孫鎧瑩均是學校書法小組的成員,二人都是被校內兩至三年舉辦一次的書畫展吸引,由小三開始參與書法小組。

學習書法由基本功開始,以芯表示寫書法與寫硬筆字大不同,「要掌握用墨的份量,也要學會控制力度以調節字的粗幼。」學習書法讓她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並透過寫書法清靜心靈,「寫字時愈急躁愈難寫得好,從中我明白到不單寫書法,平日做事也要有耐性才能成功。」

鎧瑩則認為寫得一手好字能表達個人的修養,她認同書法要寫得好,必須按部就班,多加練習。「每個字都由不同的筆劃組成,點、橫、撇、豎、鉤等筆法也要逐項練習,才能組成漂亮的字。」她也強調持之以恆的重要性,「曾經因為假期疏於練字而退步了,那次經驗提醒我要持續練習。」

是次書畫聯展中,二人均展出臨摹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作品。自己的作品能於學校九十周年開放日展出,以芯感到十分榮幸,「媽媽、姨姨和表姐也來欣賞我的作品,她們讚賞我的書法, 並鼓勵我繼續努力。」鎧瑩亦因自己作品的展出而感到自豪,「很高興得到家人的讚賞,未來我會做得更好,也期望能參加不同的書法比賽和展覽。」

畫出新舊交融

兩位六年級生周靖童和趙祉欣則是水墨畫班的學生,二人本來就對繪畫有興趣,亦有學習西洋畫。一如書法,靖童強調練習和基本功十分重要,「平日在家中要多練習手腕的穩定性、筆法和力度,特別是線條的運用。」祉欣補充,「繪畫水墨畫也訓練了我的觀察力,要掌握事物的特徵才能畫出它的形態。」

靖童是次的參展作品以荷花為主題,「我運用老師曾教導我們繪畫的荷花和荷葉作為畫的主體,再加上金魚襯托,因為我覺得長在水中的荷花是最美的。」她表示很高興在小學生涯的最後一年,參與和見證九十周年校慶的大日子。

至於祉欣則以金魚為作品主題,「我運用了花青、曙紅、藤黃等不同顏色來創作這幅畫,希望活潑和鮮艷地運用水墨畫顏料,呈現金魚在水中輕鬆地游來游去的神態。」她打算升中後繼續畫水墨畫, 「希望將來有能力畫一幅以母校為主題的畫,送給學校,答謝老師們小學六年來對我的照顧。」

該校視藝科梁頌賢老師指學校於十八年前開設水墨畫班,後期在家長的建議下開始書法小組。「除了教授學生用筆用墨、章法、構圖,我們也鼓勵學生創作。」慶祝九十周年校慶,梁老師亦在教學中加入壽桃、松樹等寓意長壽的景物造型,「過程中能向學生滲透文化知識。」在書畫聯展中看到一些舊生的作品參展,梁老師亦感欣慰,「我很高興學生沒有放棄他們學習多年的水墨畫,希望他們繼續發展這方面的興趣。」

 

該校袁淑華副校長補充學校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 幫助學生發掘和發展不同的興趣。她認為透過中國書畫能提升學生的品德情操和自身修養,「這次聯展除了展出學生和家長的作品,亦陳展校長、現職和已退休老師,以及不同年代校友的作品,體現學校家校合一的精神。」(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