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2_20140223

 

從碼頭出發,展開 鹽田梓之旅

小島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卻處處蘊藏宗教文化歷史自然生態的瑰寶, 

令人目不暇給。(澄) 

 

百年老樹

 

村公所前長著一棵粗壯的老樟樹,已有百年歷史。枝葉茂盛成蔭,這卻是一株空心老樹。根據樹藝師的分析,此樹還有約三十年壽命。它見證鹽田梓的歷史,也將陪伴這客家村莊走向未來。

 

澄波學校

 

該校於1920年建立,是島上唯一的學校,教育村內及西貢孩童。學校共有兩個課室,採用複式教學, 不同年級的學生共用課室;老師同時兼顧不同年級,一班上課時,另一班則自習、寫作業。隨著村民遷離,學校亦空置了一段時間。現在則用作文化資源展覽室,陳列村民昔日的生活用品,介紹客家文化。 

 

聖若瑟小堂

 

已有123年歷史的聖若瑟小堂是羅馬式的村鎮教堂,教堂內的祭台富中國色彩,亦保存梵二前禮儀的特色,為聯合國保護文物。此教堂於1890年、來自奧地利的聖言會福若瑟神父到鹽田梓傳教時落成祝聖。福神父曾於香港傳教兩年,包括鹽田梓,又學習客家話。他其後調往山東,並於該省染病逝世。2003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他為聖人。

 

活井泉水

 

此井是早年島上的唯一食水來源,供應清甜的淡水。直至六十年代,村民為解决食水需求,便自行鋪設水管,村內才使用自來水。

 

小聖堂遺址

 

聖若瑟小堂建成以前, 早於1 8 6 4年已有神父到鹽田梓傳教,並興建小聖堂,部份村民領洗入教。小聖堂是神父宿舍,也是舉行彌撒和信友祈禱的地方。現時遺址牆上仍可見方形洞孔,相信是昔日嵌入橫樑之處。

 

墳場

 

穿過一片竹林後是鹽田梓的墳場,那裡有一個十九世紀運來香港、由愛爾蘭藝術家設計的十字架,像船舵,也有像嫩芽的圖案。每年諸聖節,村民都會來為祖先獻彌撒。

 

山頂

 

小島十分平坦,最高點也只有四十米。但沿路走到山頂,視野豁然開朗,在涼亭可以眺望隔鄰的滘西洲,也可以看見附近水域的烏頭產卵勝地。

 

玉帶橋

 

昔日村民要到滘西洲取草料養牛和作燃料等,他們會趁水退時涉水過灘, 易生意外。因此,村民合力建造堤壩連接兩島,又稱為玉帶橋。橋旁的泥灘也是村民的糧倉,他們昔日在那裡摸蜆、捉魚、捉蟹。開揚的景致和輕輕的海風,使這橋今天成為島上參觀者安靜心靈的好去處。

 

紅樹林

 

鹽田梓的紅樹林更是香港六大紅樹林之一,有五十多個紅樹品種,當中更不乏罕有品種, 甚具生態價值。

 

 

鹽田

 

當年陳氏祖先移居鹽田梓, 開墾鹽田,利用水流法產鹽為生。潮漲時海水經水閘流入鹽田,多餘海水則由另一水閘排出,經日曬風吹,就能產出海鹽。1920年時鹽田停產,現正進行復修,期望於月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