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40119

舞龍舞獅一向予人雄赳赳、男性化的印象。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的一群「小龍女」巾幗不讓鬚眉,舞起龍來同樣身手靈活、步伐矯健。這群小三至小六女生在校內參與舞龍訓練,從中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亦體會到精誠團結的團隊合作精神。

 (本報訊)龍是中國文化中的瑞獸,亦是古代皇權的象徵。舞龍這傳統習俗在中國由來已久,新年春節等重要節日,甚至是大型匯演中,都不難看到它的影蹤。記者到校和四位六年級同學見面,她們與讀者分享舞龍的樂趣和體驗。
體驗中國傳統
「我認為舞龍富有中國特色,而且有特別的意義,所以參加了『小龍女』」,今年是劉仿庭第三年參與學校的舞龍活動,「而且舞龍有很多變化,不同的動作能展現龍的不同神態,有時威風,有時可愛,十分有趣!」仿庭感激師傅的教導,也很珍惜這份師徒情誼,「每次學習新動作時師傅和師叔都會耐心指導我們,但如果我們重複犯同樣的錯,師傅便會嚴厲地訓示我們。」
除了學習舞龍,同學們的訓練亦包括鼓藝和旗舞。「去年校內的成就匯演中我擔任頭鼓(領頭的鼓手),那天我使用的鼓十分特別,有很多燈泡裝飾,很多觀眾的目光都放到我身上,令我非常緊張」,仿庭分享。「但表演結束後獲得熱烈的掌聲,我感覺到我們的努力得到回報。」
葉彤恩也認同仿庭,指表演時她大為緊張,「我太緊張了, 緊張得連表演後的掌聲也聽不見。」她回想小五時參加舞龍的原因,「我覺得舞龍充滿傳統特色,而且在學校的宣傳片中看到參加的同學很開心,所以我也希望加入。」年多以來, 她也從一無所知,漸漸體會到舞龍的樂趣。
建立團隊精神
至於劉子晴,雖然她同是五年級時參加舞龍活動,但以往也曾看過舞龍表演,「那時候覺得舞龍並不困難,但到了親身接觸,便發現的確有難度。」她解釋道,「每條龍有十個成員,只要其中一人忘記了動作或出了錯,便會一片混亂,甚至可能會有人跌倒,又或是整條龍纏在一起。」因此,子晴認為舞龍甚富挑戰性,合作更是不可或缺,「比賽時表演的花式尤其多,挑戰我的記憶力!」
該校於過去兩年均有參加香港學界龍獅比賽,2013年的比賽中,她們奪得小學組花式龍組季軍,更是唯一的「全女班」比賽隊伍。「我們在花式方面的表現不錯,但因為我們跑得太快,表演時間比規定短,所以被扣分了」,馬凱瑩表示。她認為體能並非影響表現的唯一因素,「合作非常重要,而且我們身體柔軟,舞起龍來更加靈活。」
今個學年起,同學們更有新嘗試——舞獅。雖然尚在初學階段,她們已遇到不少挑戰,「獅頭很重,加上有不少彎腰動作,練習後會腰部酸痛,而且套上獅頭就看不到前方」,子晴分享。縱然面對挑戰,但同學們勇於迎難以上,仍然對日後的訓練充滿期待!(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