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31006

蘿蔔、番薯、西瓜、生菜、粟米、皇帝菜、辣椒……各式各樣的蔬果並非來自超級市場,而是出產自方濟會屬校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有機園圃。該校的一群小農夫為農作物澆水施肥,付出汗水和勞力。收成以外,他們也與大自然建立了手足情誼,收穫滿滿。

 

(本報專題)到校與五位已擔任小農夫一年的小六同學訪談,他們熱烈分享耕種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看著蔬菜一天一天生長,我十分高興」,王諾霖形容,「我覺得自己像個小老師, 看著植物像學生般成長。」

珍惜天主創造

「我們用魚肥、花生灰、牛骨粉等有機肥料為農作物施肥,起初覺得它們很不討好,但其實它們比化學肥料健康,也不會破壞地球生態」,諾霖續道。「聖方濟認為大自然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而地球也是天主的創造,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她。」

吳卓琪與諾霖十分要好,她認為擔任小農夫得到很大成功感,「吃自己種的菜感覺特別甜, 加上可以把收成帶回家,與家人分享,非常開心!」卓琪補充,「其中一次,媽媽用了我種的蘿蔔煲湯,我認為特別好喝。」

耕種的過程亦給同學們留下不少難忘回憶,羅梓琪表示在園圃見到蚯蚓時,本想消滅它, 「但導師阻止了我們,並告訴我們蚯蚓能翻鬆泥土,有利植物生長。」她笑道以後也沒有消滅蚯蚓的想法。朱銘權亦難忘一次下雨天的經驗,「雖然那天下雨,但我還是跑到園圃去澆水,幸好植物沒有因此枯萎。」他認為所有收成都是小農夫的心血,「我們流了不少汗水,從中也有不少得著。」

行動感染他人

結合耕種的經驗和對聖方濟生平的認識,林朗傑別有一番體會。「因為天主的緣故,方濟願意放棄財產,度清貧的生活。我相信我也可以作出改變,過環保的生活,並以行動感染身邊的人,就像方濟感染了佳蘭。」

該校張偉菁校長表示,學校乃方濟會屬校,希望學校能實踐方濟精神,故於十三年前已開始在校內推動環保,讓學生從體驗中學習,並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與環保相關的活動。「有機耕種外,學校亦設堆肥機、微風發電機、太陽能板等設備。」校方更期望透過學生與家人分享收成,傳揚環保意識。「希望由學生開始,影響家庭、影響社會」, 張校長表示。(澄) 

 

 

 校監夏志誠神父 

談方濟與環保

天主是造物主,出於愛,祂創造萬物。方濟也是這樣相信,但他亦強調我們和其他受造物有同一的父親,不論是人、動物、植物抑或是石頭,彼此也是兄弟姊妹。我們能以「微末心, 手足情」來表達方濟的環保精神。「微末心」代表謙卑,這份謙卑來自深刻的信仰體會,因而明瞭天主是大父,祂創造一切;這份信仰連結我們和萬物間的「手足情」。

環保意識應來自這個心、這份情,背後有信仰深度,而非只流於節儉和實用主義。水、大地、環境等都是天主的禮物,我們應與萬物有情,這樣才能真正的尊重萬物,尊重它們原來被創造時所有的尊嚴;它們本來的價值不只是「被利用」。正如方濟在《造物讚》中稱水為「水姊妹」,水也是我們的家人。我們當然要喝水,我們並非不能運用這些資源,但喝水時我們能不能懷有感恩的心?我們又有沒有珍惜她? 

在校內推行有機耕種也是根據方濟的生態觀,希望培育同學對天主謙卑,對萬物的手足情。有機農作物當然健康,但有機耕種也是對大地的尊重,因為化學品會破壞泥土,使大地不能持續發展,破壞天主創造的面貌。我們期望同學看見土地的持續發展,明白這是天主所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