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11113_0

 

(記者手記)新學年開始了,本報記者再次走訪香港島、九龍、新界區的天主教學校,接觸校長、老師和學生。每次校園訪問的經驗都是獨特的:師長的叮嚀和鼓勵,學生的興奮和喜悅,這份讓人快樂的情誼,又豈是萍水相逢的偶遇呢?

每一期《喜樂少年》的誕生,背後的準備工夫可不少呢!一週復一週,出版工作總是與時間競賽。本報工作團隊辛勤地工作,期望追趕緊迫的工作時間表,維持充滿活力、資料豐富又均衡的內容。透過文字工作,我們以愛關懷兒童,與讀者建立關係;我們願與青少年在成長路上同行,分享生活的苦與樂。在本報的「創作天地」和「青苗天地」,更能看到學生們對文字的熱誠,文章中流露他們坦率純真的一面,雖然素未謀面,無形的友誼卻由此建立......

熱愛寫作 抒情懷

今年剛升讀初中、畢業於深井天主教小學的賴頴鋒,在小學階段幾乎每星期都會投稿至《喜樂少年》,並屢獲選刊登於「創作天地」。校內老師和同學曾在《喜樂少年》閱讀他的作品。十月初,頴鋒和深井天主教小學的潘惠玲老師於第十二屆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香港賽區中,分別奪三等獎及優秀指導獎。本報記者趁此機會訪問師生二人,分享寫作過程的樂趣。

訪問在深井天主教小學進行,頴鋒偕父母重返母校,心中別有一番感受。憶起小學生活,頴鋒感謝中文科潘惠玲老師的指導:「是次獲獎作品的題目是〈再見!我的良伴好友!〉,我借月亮的陰晴圓缺,抒發與六年同窗好友離別之情,潘老師曾翻閱我的初稿,並給予意見。五、六年級時,潘老師鼓勵我們以小組形式寫作循環日記,我原沒有寫日記的習慣,這樣有趣的訓練有助我細心觀察日常生活,尋找寫作靈感。」他認為獲獎是意外收穫,在過程中發揮寫作能力,完成文章,他已感滿足。

感謝父母 伴成長

兒童的成長猶如栽種小幼苗,需要父母和師長的悉心照料。頴鋒的父母賴天保和麥淑嬌夫婦對兒子愛護有加,更從小發掘兒子的寫作興趣和潛能。當日,賴太帶來一本文件夾,收集了頴鋒自小學三年級始、曾獲報刊刊登的作品,她微笑說:「我們發現頴鋒在一、二年級時,經常思考生活中有趣的題目,於是,我們鼓勵他寫作,以文字記錄心中所想,想不到寫作成為他的興趣。」溫文有禮的賴先生熱愛古詩,頴鋒早受薰陶,兩父子一起欣賞詩歌,頴鋒更將所學習的唐詩引用於自己的文章中。賴先生難忘兒子所寫的〈小草〉一文(本報曾選載),欣慰地說:「那時,我剛教導他認識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意想不到,兒子以此詩為題材寫作文章,表達頑強鬥志的信息。」

談到文字創作,頴鋒輕描淡寫地說:「日常生活點滴都是靈感的來源,如在街上看到小鳥、家裡飼養的小魚、媽媽教導我包餃子的片段......一切都是隨心而來的。此外,我認為多練習有助提高寫作能力。」他喜愛閱讀,特別是小說及散文,父親為他推薦優良讀物,如朱自清的作品,讓他從文章中學習寫作:「有份量的作家用字優雅精煉,表達豐富的情感,我應向他們多多學習!」頴鋒表示對近年中學會考的中文作文試題感興趣,認為可以小試牛刀,嘗試寫作不同形式的文章,挑戰自我。(仨)

 

老師心聲

在潘惠玲老師的心目中,頴鋒是一位勤奮謙虛的小男孩:「他在學習過程中非常認真和用功,虛心發問,更會感謝老師的幫忙。我留意到頴鋒寫作的潛質,鼓勵他參加校外作文比賽。」

潘老師曾收到頴鋒寫的信,分享心事,使人印象深刻。她欣喜地說:「良好的家庭培育讓兒童健康成長,頴鋒的父母關心兒子的身心發展,更十分信任老師。」潘老師寄語喜愛寫作的年輕讀者: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寫作能力才會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