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30407

鉛字粒是活字印刷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雖然字粒小小的,但捧在掌心上,沉甸甸的。隨著產量更多更快的數碼印刷興起,以人手執字粒、排版的活字印刷行業日漸式微,被新科技取而代之。與李澤裕(李伯)細談活字印刷,然後發現字粒的重量,來自滿載情感的歷史。

(本報專題)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指的就是活字印刷,可追溯到北宋時期,但起初的字粒以膠泥燒成,容易損壞。活字印刷以每一字粒為單位,以人手組合成需要的版樣,塗上油墨,進行印刷。及至十五世紀,德國人谷騰堡發明可大量鑄造而堅固的鉛字粒和木製印刷機,大大改善印刷術。印刷術更不斷改良及機械化,十九世紀傳入香港, 展開香港印刷業的輝煌歲月。

六、七十年代是香港印刷業的全盛時期,當時,李伯(圖三) 創立的「偉志印務」座落在上環永利街,十二家地舖當中,十一家也是印刷店。因租金和成本上升,行業北移,加上科技發展,「偉志印務」堅持多年,曾是全港最後的活字印刷店,亦無奈於去年年尾結業。在印刷業打拼了六十多年,「偉志印務」是李伯的心血結晶,店裡每件印刷器具都是他的寶貝。(見圖一至四) 

承傳教育使命

由在印刷廠當學徒到開設自己的印刷店,李伯的一生與印刷業不可分割。多年從事活字印刷,他認為這是一門藝術,「用人手排版除了考技術,更重要的是動腦筋和用心。」經李伯精心設計的印刷品五花八門,涵括合約、請帖、證書、領呔盒等等, 「訂單的種類很多,由構思字體、排版,用色,到用多少鉛片(用以分隔行距)都要花心思。」李伯敬業樂業,「要做到自己滿意、客人高興,需要一份心意。」

雖然「偉志印務」經已結業,但李伯仍致力推廣活字印刷。他將所有印刷器具捐出,並每月主持導賞和活字畫工作坊,「我在這行貢獻幾十年,實在未能忘記。」他親口講述行業興衰、講解機器運作,並讓年輕一輩使用鉛字粒,沾上顏料,印製圖畫。李伯表示,「希望鼓勵他們運用思維、發揮創意,也希望擴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認識傳統印刷的技術和意義。」(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