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3_20130203

 

一天,莎莉如常跟父母到海邊度過一個平凡的下午。

只要讀完《莎莉,離水遠一點》,讀者也許明白我為甚麼要強調「如常」,強調「平凡」。每次,莎莉一家都帶著便攜的摺椅、小食、報章和毛線球等到海邊去,但請留意,這都是大人的消閒物。《莎莉,離水遠一點》的作者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彷彿在故事一開始, 便要讓讀者明白,是大人,莎莉的爸媽希望在海邊度過一個舒服的下午罷了!他們從來沒有替小女孩著想,她可以在海邊做甚麼?其實, 四處跑、撿小貝殼、追逐流浪狗等看似無聊的小事,就足以讓小朋友樂上半天。可是,母親不是有太多約束和顧忌,對莎莉訓示不准這些,不准那些,就是邊忙著監視女兒的一舉一動,邊勤快地編織毛衣,沒有丁點閒下來的企圖。爸爸呢? 他叼著煙斗在看報紙,一臉慵懶,自得其樂,也沒多看莎莉兩眼便呼呼入睡。就在這時候,莎莉面向大海的一刻,心早已暗地執行了她的「冒險大計」…… 

在童書的世界裡,其實有不少創作都以大人的視角出發,以他們的邏輯和想法,把一套「要教出乖巧兒童」的價值觀加諸小讀者的身上。一般父母讀者當然非常受落,因為他們主觀認為圖畫書既有趣味,又很有教育意義。可是,小朋友讀著這些圖畫書,尤其是某些說大道理、大教訓的故事,他們會喜歡嗎?現實中,小朋友也許更希望投入一個簡單純粹的故事裡! 

伯寧罕一方面看透小朋友心裡天馬行空與多采多姿的世界,另一方面明白成年人對孩子好動的性格顯得不耐煩,並對他們有著很強烈的控制慾。於是,在《莎莉,離水遠一點》的左右兩頁,分別描繪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 現實(大人) 與幻想(小朋友)。現實世界單調乏味,但在幻想世界,即小朋友的世界,卻彩色繽紛,莎莉可以在那裡任意馳騁。她跟小狗出海與海盜周旋, 拿著地圖在海上追尋藏寶地,經歷一整天精采旅程後滿載而歸,幻想的世界多麼教人雀躍興奮!然而,天色暗了,莎莉得跟隨好像完成任務的父母默然回家。故事最後的一幅圖畫是三人遠去的背影,小莎莉被不情願的拉著,彷彿表達了對大海、對幻想世界的不捨。

伯寧罕曾說,《莎莉,離水遠一點》只是表現了父母與子女兩代的鴻溝,而現實中的父母也並不是有些讀者所想像的可怕。只是,父母以自己的角度演繹圖畫書,說的想的是大人的想法,並沒有察覺所謂「代溝」所在。此外,大人太愛小孩,也對他們有太多期望,但他們卻沒法拿捏跟孩子溝通的方法,更忘了從小朋友的眼睛水平觀望,最後被拒諸孩子心扉之外。在伯寧罕另一本著作《莎莉,洗好澡了沒?》,作者同樣以左右頁平行敘事,母親在做家務,嘮叨著女兒莎莉快洗好澡。其中一個畫面是母親一面爬在地上,伸手撿櫃底下女兒的鞋子,一面仍是絮絮不休,讀者不能不承認伯寧罕的筆下,描繪的確實是個好母親。

松居直先生是日本資深兒童圖畫書編輯,在選擇出版題材時,他最重視圖畫書的內容是否能讓小朋友理解,與他們的世界同步,書中的圖畫是否因應小朋友的想法與心情而繪畫。伯寧罕很符合松居直的說法,他總能從兒童觀點創作故事,也許有人認為他的繪畫風格稚嫩,看似出自小孩子的手筆,但其實這是伯寧罕有意為之,從而表現兒童天真稚拙的本性。 

外間不少人認為伯寧罕的圖畫書一直站在小朋友立場向大人說「不」,誰知正是作者努力陳述孩子的世界 —— 一個大人曾經歷過,但已漸次遺忘的世界。伯寧罕心中的大人模範曾在《朱里亞斯呢?》中出現:小朱里亞斯在房中的秘密基地,不斷往世界各地探險,上山下海,父母卻每次都拿著早午晚餐,追隨著他,一同冒險,為的是讓他吃飽,可以繼續到外邊闖盪大世界。當父親一手提著早餐,另一手奮力攀著懸崖的尖石,這不就是大人放下身段、努力走進兒童世界的愛的表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