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3_20120930

誠如台灣兒童文學大師林良所言,圖畫書是孩子第一門藝術課。不同地域的畫者,渾然自成多元化的藝術流派,像《小凱的家不一樣》、《跳舞》、《菲菲生氣了》及《敵人派》等。多樣化的媒材使用與組合,於是匯聚繽紛多采的風格,像《好餓的毛毛蟲》、《爸爸的圍巾》、《再見,愛瑪奶奶》及《好朋友》等。藝術教育透過親子共讀,孩子就在純粹的、天然的生態中完成。因為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是教育的一部份,學習、思考與積累都在生活當中。教育,從來不限於學校課程內容;教育,從來不單憑成人的直接灌輸。太多的框框教條,往往窒礙了孩子的想像。談兒童文學中的兒童本位,周作人在1923年發表的〈兒童的書〉令人佩服,也令人最為感慨:

 

 

其實藝術裡未嘗不可寓意,不過須得如做果汁冰酪一樣,要把果子味混在酪裡,決不可只把一塊果子皮放在上面就算了事。但是這種作品在兒童文學裡,據我想來本來還不能算是取上乘,因為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有那無意思之意思的作品。……我說無意思之意思,因為這無意思原自有他的作用,兒童空想正旺盛的時候,能夠得到他們的要求,讓他們愉快地活動,這便是最大的實益,至於其餘觀察記憶,言語練習等好處即使不說也罷。總之兒童的文學只是兒童本位的,此外更沒有甚麼標準。

 

美感經驗的養成,不止於藝術的培養,心靈的培育也可透過圖畫書得到薰陶。心靈的美如何表現,如何看見?筆者試以人際關係說明。家庭中的手足情誼,我們常談到的是兄友弟恭,但隨著社會的急劇轉變中,我們要到很晚才意識到,當下的孩子竟是無兄無弟,無姊無妹的孤獨個體。在孩子的生活,原來就沒有「兄友弟恭」的需要,他們如何在生活中學習?如何從生活經驗中領會?閱讀圖畫書,或許能有替代經驗的轉移。

《沒有人問我要不要妹妹》的書名有點嚇人,但跟孩子分享這個故事,尤其是家中剛添了新成員,這書最為合宜。家中來了新成員,原來屬於小立所有的讚美與寵愛,忽然日減,更甚者,小立覺得自己再不重要,如何讓自己重拾以往的生活?把妹妹送人吧!可是,已經是三胞胎女兒的媽媽,她想要的是男孩,年輕的太太呢?她懷孕了,只有小畢的媽媽喜歡小寶寶。可是,小寶一點都不喜歡這新家,新媽媽和新的兄弟姊妹,她一直在鬧別扭。實在太吵了,小立按捺不住,跑到妹妹跟前看個究竟。這時候,奇跡出現了,妹妹看見了哥哥,她不鬧了,笑了,還要哥哥抱抱,親愛地撫摸著他的臉。小哥哥呢?只能把妹妹帶回家,他說:「沒想到你這麼聰明。」我們該如何理解妹妹的「聰明」?因為她明白無論怎樣,最親愛的莫如哥哥;而哥哥也知道,無論妹妹有甚麼要求,哥哥永遠義不容辭!兄友弟恭的意義在此! 

如果說《沒有人問我要不要妹妹》是孩子通過人際溝通,明白手足相親之情,那麼,《我最討厭你了》則為孩子拓展人際網絡,懂得與他人相處之道,育養美麗的心靈。約翰和吉姆原來就是好朋友,但「今天例外」,他能想到的是吉姆最討厭的地方——喜歡當王、吝嗇、作弄他人……約翰決定不再與他做朋友了。孩子讀此,我們都相信他們會很有共鳴,因為在孩子與他人共處的時候,自我中心往往影響他的判斷,沒法容忍接納他人的所謂的缺點與過錯。作者在這關節上,筆鋒一轉——當約翰和吉姆還是好朋友的時候——他們竟相親相愛得要一起長水痘。但在「今天」,約翰認為吉姆不再是他好朋友了,他要跟敵人說以後都不跟他玩了。不過,吉姆的一切不是,就在「要不要去溜冰」的邀請,一下子化解了。當然,吉姆「好啊,約翰,圈圈餅一半給你」,同時是最貼心的回應。善意的邀請,貼心的回應,人際關係就變得和諧,美麗的心靈就此成全。與孩子一起讀《我最討厭你了》,能否得出「我最喜歡你了」的啟示?我們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