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3a_20211212_s

有些家長投訴自己的孩子沒有耐性,想要的東西要立即得到,完全不能等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不少需要排隊的時候,沒有耐性的孩子不能等待,可能表現煩躁不安,甚至大發脾氣。除了日常生活外,學習也需要有一定的耐性,學習一樣新的東西,我們需要時間和毅力,沒有耐性的孩子可能難以掌握新知識。另外,孩子每天有不少功課需要完成,沒有耐性的孩子可能會草率地處理,可能會出現不少遺漏和錯誤。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個性,有些孩子有很好的耐性,不用家長擔心,相反地,也有些孩子完全缺乏耐性,這種情況表達在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上,可能為生活帶來不少障礙和挑戰。

面對缺乏耐性的孩子,家長可以學習如何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首先,孩子可以細心觀察當自己缺乏耐性時身體出現的情況,例如煩躁、坐立不安、心跳加速、呼吸急速、手腳顫抖等,讓自己了解這些情況反映了自己耐性不足,然後嘗試盡快介入處理。然後,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找出能夠讓他心情平靜的事物,當下次孩子失去耐性時,可以運用這些事物來幫助他重拾耐性。

另一方面,孩子可以思考令自己失去耐性的事情背後的想法,嘗試仔細分析想法,看看可否從另一角度去觀察和應付事情,讓自己不會輕易失去耐性。過程中,可能需要運用自己的同理心,放下自我中心,嘗試從別人方面去想事情。此外,也可在失去耐性的一刻,想一些令自己心情平靜和愉快的事情,或者以幽默的方法來面對眼前的不安。

要培養耐性,另一方法就是練習靜觀,培養觀察目前一刻的能力,觀察自己,觀察環境,專注於此時此刻,不被其他事物所影響。要成功地做到靜觀,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不能操之過急。假如培養了靜觀練習的習慣,耐性自然愈來愈好。

假如耐性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令孩子出現脾氣問題,也影響孩子生活和人際關係,嘗試過以上的方法無效後,可以考慮向專業人士如社工、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等尋求專業評估,了解缺乏耐性背後會否隱藏著其他心理或精神問題。

重點:
1. 有些孩子缺乏耐性,這種情況表達在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上,可能為生活帶來不少障礙和挑戰。
2. 孩子可以觀察自己缺乏耐性時身體出現的情況,再找出讓自己心情平靜的事物。
3. 孩子可以思考令自己失去耐性的事情背後的想法,嘗試仔細分析想法並作出調節。
4. 要培養耐性,另一方法是練習靜觀,培養觀察目前一刻的能力,觀察自己、環境,專注於此時此刻,不被其他事物所影響。
5. 嘗試過以上的方法無效後,可以考慮向專業人士尋求專業評估,了解缺乏耐性背後會否隱藏着其他心理或精神問題。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