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11017_s

寄宿教育不再是大學或貴族學校獨有,香港仔工業學校(香工)在2012年再次開辦寄宿部,讓學生擁有更多時間溫習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之餘,亦可進行各項球類活動,鍛鍊身體,在寄宿生活中學習與同輩及他人相處,培養獨立處事的能力。身兼香工校監及舍監的林仲偉神父有條不紊地解釋寄宿教育的優點,宿生放學後由寄宿部導師陪伴導修,跟隨規律的作息時間表去生活,較一般學生享有多一倍關懷和照顧,有助個人成長及全面發展。

林仲偉神父表示,香工復辦寄宿部,一方面是回應香港社會的轉變:「不少家長是單親或雙職,或是將孩子交托年邁的(外)祖父母照顧,一老一少在年齡上的重大差距容易造成隔閡,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疏離;現今的『打機文化』使青少年失去人生重點,放學後無所事事」。另一方面,是提倡工業教育的香工未能吸引學生入讀,正面臨「殺校」危機。時任慈幼會中華區省會長的林神父驚聞殺校危機,立即跟會省討論對策,決定推行別人做不到的服務 —— 重新開辦寄宿教育。

寄宿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在學校留宿,為此, 香工在校舍、各項寄宿設施及配套上皆需要重新設置或修建,當年單是裝修費已接近500萬,所有開支全是募捐得來。香工寄宿部在2012年8月正式開幕,首年成功招收41名宿生。

時至今天,香工踏入復辦寄宿教育第10年,寄宿部有3 個舍堂,合共提供150個宿位,收生方面接近飽和。寄宿部有接近20名職員,包括舍監、副舍監、助理舍監和指導員, 輔導宿生在學業及個人成長上的問題。寄宿教育是團體生活,宿生需按照既定的作息時間表生活:早上六時半起床, 參與早禱和彌撒,吃過早餐便上學;放學後參與課後活動, 之後回宿舍自修。晚飯後再分組自修,及使用手機與家人聯繫,晚禱過後便得關燈睡覺,藉此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另外,宿生亦需要協助擺放餐具和飯菜,用膳後輪流洗碗,打掃及清理衛生間和浴室,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領導才能。

就讀中四的張泓霆表示,享受香工的寄宿生活,除了擁有更多溫習時間,空餘時間可以進行球類活動,強身健體之餘,亦可與同學交流。中五的戚煷玄感謝寄宿部導師的關懷和照顧,笑言毫不介意與眾多同學一起共享空間,用膳後更主動清潔碗筷。另一名中五學生梁錦超表示,寄宿生活改善了自己的品行,性格亦變得開朗。學生們欣賞林神父的仁慈和關懷,亦知道神父膝關節退化,每當看見對方提取重物,便主動走上前協助。

林仲偉神父伴隨著香工寄宿部重生與成長:從策劃重新開辦,到執行各個細節和推動。曾經在聖類斯中學擔任校長15年的林神父笑言,昔日以非常嚴厲的手法教導學生,很多學生懼怕自己;現在改為與學生講理由,指出問題,從而糾正。林神父為寄宿部訂下三大目標:(宿生) 學讀書、學做人、學走永生的路。這目標成功達到嗎?林神父自豪地說:「香工各年級考第一名的學生,多數是宿生。看見學生不斷進步,行為上不斷作出改變;有宿生主動提出參加慕道班,希望認識天主教道理。」亦有一些寄宿生畢業後回饋母校,擔任導師,教導學弟適應新環境。

事實上,香工的宿生不僅視林神父為舍監,更是慈父, 林神父面帶微笑分享:「某次狂風暴雨下,我外出開會後駕車返回香工,當時能見度很差,心裡亦感膽怯。我很晚才回到宿舍,發現有一位學生在客廳等候自己,說:『神父,你回來了,我現在可以安心睡覺了。』我頓時感到非常窩心, 因為有學生擔心自己,視我為他們的家人。」

香工的寄宿教育以理智、宗教、仁愛教導學生,追求知識,努力向上,追隨天主。林神父期望同學們斯文有禮,重義守信。(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