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3b_20200607s

深信知識與技巧,在護士的工作層面是必需,然而作為護士,同理心及溝通技巧卻是非常重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如何與一位很年輕但不幸因腦血管瘤破裂而導致中風的病人溝通?由以往平日不用費力舉高手,說話,吃東西到需要每天做物理治療訓練只能郁動一隻手指?用胃喉餵飼,更遑論用口喝水及說話。在治療期間,大部份時間醫療人員專注病人肉體上的康復進度,但為甚麼病人愈來愈不想做,不願與人溝通? 

在護理期間遇到這樣一位病人,對醫護人員不瞅不睬,同事們亦束手無策。我曾被編配負責他的個案,自己開初沒自信的照顧,我只是深呼吸在心裡跟天主說「我會盡力的」然後便去工作了。病人開初沒理會我,我每天都會跟他打招呼,與照顧其他病人一樣看他有沒有特別需要,如是者日復日堅持著,平常心去面對。直至在第三個星期他第一次拿筆跟我說他的需要。

身體健康狀況突然上的轉變,每個病人的接受程度會不同,如果只顧目標為本處理病人,而忽略他心靈上的轉變及當下的情緒反應,其實甚麼也處理不到,因為所有康復的程序是需要病人合作,如他接受不到目前的情況,應先與他同步,先緩和情緒方面,在照顧期間先了解需要,例如他需要時間接受病情及覺得自己是一個負擔,除了轉介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在護理程序上可彈性處理,讓患者覺得他亦能參與其中,並可以幫輕照顧者,漸漸地拾回信心從而配合復康的治療。往後才知道他覺得我不是「可憐」他,並見我一視同仁照顧病人才跟我寫出他的需要。

雖然我不覺得自己做了甚麼大事,我很多時候發現,當我將我自己的憂慮交託給天主,以平常心工作,很多時候都很暢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