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4_20200322s

我們每天都用天主經祈禱,其中一句這樣說:「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家長教子女天天的念,但有沒有教導他們切實地去做?有家長對我說:「我自己也很難做到,如何教孩子做那些我不能做到的事?」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家長們知道這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但他們同意寬恕別人是一項美德,應該推廣到下一代。

首先,家長必須明白,我不能做到,是否就讓孩子也不能做到? 相信家長們都希望孩子都具有這項德行。而且,那些我們不喜歡的,卻是和我們關係密切,和經常見面的人,家長們想一想,你不會憎恨一個很久才見一面,和你關係疏離的人,只有那些經常見面的,才會和你有相反意見,使你憤恨。試想想,一個你惱恨的人, 卻要經常地見面,是件多麼痛苦的事。我們為甚麼仍然要惱恨一個親密的人?自討痛苦? 

其次,當我們憎恨一個人時,對方可能不知道我們不喜歡他, 我們亦不會對他表明心意,可能只在言談間,或一些事件上表達我們的不滿,在如此的情況下去憎恨一個人,就是虐待自己,對方根本就不知道你的心態,他仍舊嘻嘻哈哈地過活,而你卻心懷惱怒, 你說這樣公平嗎? 

還有,要寬恕一個人,最難的就是要過自己一關:我能夠放開偏見,再次接納這人嗎?很多時要跨越的是自己的心態,於是要原諒的,其實不是你惱恨的人,而是你自己,那麼,家長們願意原諒自己,讓自己生活得開心點嗎? 

我說的話其實是跟家長說的,因為孩子會模仿著家長的行為, 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收在心裡,要孩子學會寬恕別人,家長得明白寬恕別人的大道理,由自己做起,請謹記:寬恕別人其實就是寬恕自己,讓自己生活得更開心,更愉快。

徐邦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在跟其他人接觸時,難免出現不和以及爭執,孩子可能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家長應該從小時候便教育孩子解決問題,化解傷害,其中也要處理心理上的影響,寬恕別人是一種良好的方法。假如不能寬恕,孩子的怨恨和憤怒便會持續,可能導致抑鬱或焦慮的情緒。寬恕這行為,說來容易, 但真正實踐在生活中卻是不容易的。寬恕不只是放開某件事後繼續向前生活, 而是一種正面的行為,當中包括對傷害自己的人產生同感、同情,以及明白對方。真正的寬恕是一種積極的行動,也為個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帶來益處,減低出現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的風險。

家長要教導孩子寬恕,需要學習一些技巧。首先,不少人不願意寬恕和原諒,因為他們認為寬恕有如容忍或忘記,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想法。當家長希望孩子作出寬恕前,可了解事件的細節,跟孩子一起分析及找出原因,這可幫助孩子對他人產生同理心和同情心。家長可協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和不同的情緒反應,然後鼓勵向對方說出感受,進而表達寬恕。

有時家長知道孩子不善於以言語表達自己,可建議以文字或圖畫表達,例如協助孩子寫信給對方和自己,將事件的內容和對事件的感受寫出來,然後將信件掉進垃圾箱中,表示事件已經過去,寬恕已經完成。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來自家長,家長應該為寬恕這行為,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從生活的經驗中觀察和學習。

黃宗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