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6_20200105s

最近,一位家長向我抱怨她八歲的孩子,雖然他是一個男孩子,但膽小如鼠,在陌生人面前總是一聲不響,極不願意和父母去探朋友,嘗試新的事物更差,總是說不要;老師亦說他總是獨個兒,沒有朋友,同學也很少和他傾談。這家長想知道她的孩子是否有病?和如何幫助他變得更大膽? 

面對這一類的小朋友,很多時成年人很簡單地說他們是膽小鬼。其實,這類小朋友是自我形象低落,做事沒有信心,現今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原因是父母太愛護自己的孩子,一切事情都替他預備好,不用他操心,就算孩子想自己去做,家長也予以阻止,怕他們做得不好,或者怕他們把事情弄糟。於是孩子從來沒有單獨完成過任何事情,一切由家長安排或完成,久而久之,孩子會對自己的處事能力有所懷疑,於是盡量避免獨力去完成一些事工,在成年人眼中,他們是怕事一族,其實是自信心作祟。

所以,與其說他們怕醜和膽小,不如鍛鍊他們的自信心,當然,我們不能一下子把整個世界交給他,這會把他們嚇怕,應逐少要他完成自己的事,例如執拾自己的房間,最初家長可能要從旁協助,但最終要他獨力完成,而家長應給予適當的讚賞,以作鼓勵,當他能完成自己的事,便應鼓勵他協助家務,例如洗碗掃地等,如果他們能順利完成,家長就不要吝惜你的讚賞。最後,家長可以安排他參與童子軍,過一些有紀律的生活,從而鍛鍊他的自信心,相信膽小鬼的性格必得改善。

最後,我要提醒做父母的,愛護子女是必然的,但不可服侍得太周到,因為自我照顧是訓練出來的,然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才最值得關注。

徐邦雄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個性,有些孩子大膽,有些卻表現得怕醜。怕醜沒有對與錯,也不是一種精神心理障礙。假如孩子過分怕醜,有機會影響跟別人溝通,阻礙結識朋友和維持人際關係,影響社交生活。面對過分怕醜的孩子,假如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父母和師長便需要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況,有沒有焦慮的情緒。孩子焦慮時,可能不懂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反而可能表現在日常生活的行為上,因此父母和師長應該更加留意孩子日常生活的細節,假如發現有持續的焦慮情緒時,便應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

其中一個跟怕醜有關的焦慮型心理障礙,就是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另一名稱為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這種情況超越一般正常範圍的怕醜。有社交焦慮症的孩子於社交場合上,可出現顯著的焦慮,他們會擔心和害怕別人可能給予負面的評價,這種情況可以是真實的經歷,也可以是預計會發生的事情。在心理上, 這些孩子會特別留意自己,對個人的表現定下較高要求,對個人的表現特別注意。因為害怕別人的負面評價和感到尷尬,孩子便會出現一些相關的行為,例如跟別人溝通時可能逃避目光,也可出現滿臉通紅的情況,嚴重時更會逃避出席一些可能令孩子不舒服的社交場合。焦慮的情緒可表達於身體的症狀上,例如手震、心跳、嘔心的徵狀。

假如一般的怕醜狀況,影響了日常生活,父母和師長可安排孩子進行一些行為介入,讓孩子多些機會接觸社交場合,慢慢重建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假如怕醜的情況達到病態,出現了社交焦慮症的症狀,便應盡快向精神科醫生求助,愈早介入情況, 治療的效果會較理想。

黃宗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