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6_20190512
當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便出手打其他人,請問可以用甚麼方法改善呢?是否有情緒病? 需要看醫生嗎?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例如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便大發脾氣,動手打人。由於你沒有說你的孩子有多大,我假設你的孩子仍很小,他的破壞力仍然有限,所以這位家長來信尋求方法,希望情況有所改善。

孩子的行為,在社工的眼中,是學習得來的;可能有家長會反對我的看法,因為家長肯定不會教孩子動手打人, 也不會示範打人的行為,孩子從那裡學會發脾氣和打人呢?但家長不妨仔細想一想,曾幾何時,孩子想要一些東西, 家長本想不買,但奈不住孩子的吵鬧,最後就範,給孩子買下想要的東西。於是孩子就學曉了:如果想要所想的東西,只要哭鬧,便可得到,假如哭鬧仍得不到,做些破壞力更強的事,例如打人, 父母必定就範,所以,大家在玩具店中,經常看出孩子哭哭啼啼的,要這要那,如果家長心軟,抵不住哭哭啼啼而就範,對不起,家長往後便輸定了,孩子會依樣葫蘆地向家長索取想要的東西。

所以,我經常提醒家長,在與孩子交手時,一定要學會心硬,說了不買就不買,不要因為孩子的吵鬧而順從他,一次失守,便釀成日後的煩惱。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在公眾場所哭哭啼啼、吵吵鬧鬧的很丟臉,家長應對孩子說:丟臉的是孩子,不是父母;因為人家看見哭的是孩子,並且覺得這孩子沒有教養。如果孩子想哭,就讓他在那裡繼續哭,家長不要理會他。孩子覺得奸計不得逞,最後只能乖乖地收聲。如果家裡有長輩的話,事情可能麻煩得多,你說讓他哭吧,但長輩經常說不忍心孩子大哭大鬧,便插手處理,事就這樣弄塌了,因此,家長也應同時知會長輩,說明你的方法,並希望他們一起合作。

至於這位打人的孩子,家長要學習硬心腸,不要因為孩子的惡習而就範,並在適當的時候,指出孩子的不是和家長的態度,只要家長能堅持一兩次,孩子的惡習定必收歛。這位家長,不要害怕孩子不開心,或怕他發脾氣,人在社會中,不也是經常面對挫折嗎?讓孩子學習以正面的態度去克服挫折,才是正確的管教方法。 

徐邦雄


假如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便出手打其他人,父母因此而擔心孩子患有情緒病或其他精神心理障礙。首先,醫生要了解孩子的年齡,因為出手打人這個行為,在不同年齡的孩子中,有不同可能的導致原因,沒有一個原因能夠解釋不同年齡出現的打人行為。出手打人背後的不同原因,包括不能控制憤怒情緒、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表達不滿、對別人表現出仇恨、不擇手段地想得到自己的東西、習慣以拳頭來解決問題等。因此, 孩子出手打其他人,父母不應立即把此行為歸咎於精神心理障礙,應該先對行為作詳細了解。

當孩子出手打人時,父母應該立即注意安全問題,包括孩子以及被攻擊對象的安全,首先阻止孩子繼續訴諸暴力,以決斷的方式教導孩子,讓孩子清楚知道這種行為是不正確和不容許的。然後,父母可以留意除了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外,暴力前的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看看有沒有其他觸發暴力的原因。另外,可以看看這種行為過往的頻密程度,以及行為以外的情緒表現。假如情況嚴重而需要求診時,這些資料能夠幫助醫生作評估和診斷。

假如孩子的年紀較小,出現過多的暴力行為時,醫生需要評估孩子有沒有發展障礙,例如智能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因為患有發展障礙的孩子, 有時會出現容易激動的情況,較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有些孩子在得不到東西時,可能會用打人的方法來取得自己想要的。當孩子的年紀較大時,例如小學或中學時期,醫生需要判斷孩子有沒有患上情緒病,例如躁狂抑鬱症、抑鬱症、焦慮症等。假如這種行為不是經常出現,屬於單一性的,那麼孩子未必患有任何精神心理問題,家長應該調節自己的管教模式,讓孩子知道這不是一種有效得到東西的方法。

黃宗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