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2a_20160612s

今年「法國五月」的節目甚多,在展覽方面,除了香港文化博物館「他鄉情韻—— 莫奈作品展」外,澳門也有一個值得細賞的展覽,那就是「動感.印象」——德加雕塑展了。

德加最為人熟悉的,就是一系列描摹芭蕾舞者的畫。他的「舞者」,就等於莫奈的「睡蓮」,都教人著迷。記得第一次看到他的真跡,就在「奧西」博物館,牆壁上一幅幅的粉彩畫,芭蕾舞者的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令人一見難忘。

德加(1834-1917),早年於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是安格爾畫派的追隨者。安格爾的畫風較為嚴謹、莊重,且專注細節。其後, 德加結識了畫家馬奈( 1 8 3 2 - 1883),成了蓋爾布來咖啡館的常客,因而結識了一班年青的印象派畫家,受到啟發, 開始注重畫面的動態與現場感。雷諾阿(1841-1919)說過:「德加克服了同代藝術家的弱點,摸索出描畫動態的最佳表達方式⋯⋯這就是德加的偉大之處:他建立出一種法國式的動態描繪風格。」

據說,他經常出入舞團,觀察舞者,將她們練習、休憩、伸展筋骨⋯⋯種種姿態都仔細描畫下來,然後創作出一系列的畫來。

這位十九世紀知名的法國畫家,也是雕塑的高手。他離世後,後人於其工作室發現了150件雕塑,雷諾阿認為他是19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將雕塑帶向「現代」。可是, 他生前只公開展出過一件雕塑——《14歲的芭蕾舞者》,他為舞者穿上小背心和芭蕾舞短裙,甚至在腳上穿上真的舞鞋......這個作品,卻備受當時藝評家的批評。

從此,雕塑成了德加私底下的愛好,他的雕塑,跟繪畫一樣,主要分為三大主題— —「馬匹」、「舞者」及「浴女」。他愛以蠟、粘土創作,因為其可塑性強,但卻不易保存,於是他在1903年,與一間著名的鑄造廠Hebrard合作,將《14歲的芭蕾舞者》製成石膏。1922年,其後人便以此為模型,鑄成銅雕,共複製了三十件。

「動感.印象」展出的雕塑,有七十四件之多。雕塑展亦按他三個創作主題,設計不同的展區——草綠色的馬蹄鐵形展區、粉紅色的芭蕾舞展區,以及湖水藍的水滴形展區,分別展出不同作品。

場中備受注目的,正是那座《14歲的芭蕾舞者》的青銅雕塑,芭蕾舞者穿上小背心和芭蕾舞短裙,雙手背在身後,雙腿一前一後站立,這是舞者練功或演出時常見的姿勢,只見她雙目微閉、頭微昂、腿微曲,神情看上去有點落寞......德加呈現了舞者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