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3_20151108s

2010年法國作家赫威.托雷出版了一本互動式圖畫書《小黃點》(上誼),不僅在全球圖畫書界造成轟動,贏得兒童與成人讀者普遍的喜愛,也為圖畫書的形式創造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以往強調讓讀者有互動、參與感的圖畫書,多半有繁複的立體設計, 讓小讀者不只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翻、拉、轉;或運用電子裝置,讓書隨讀者的動作發出聲音或亮光。這個類型訴求的對象多半是學齡前幼兒,用書本的形式包裝簡單操作的遊戲。

但是《小黃點》完全沒有任何炫奇的立體設計或電子配備, 看起來就像一般平面的圖畫書。不同的是,它並不是為讀者敘述一個故事,而是一直跟讀者對話,讓讀者覺得自己參與創造了故事的發展。每一頁文字都是一個指令般的邀請,請讀者按一下、磨擦頁面、把書搖一下、吹氣、拍手⋯⋯等,下一頁畫面上的圓點就產生變化,例如數量增加或減少、改變顏色或位置。連續畫面產生因果關係的錯覺,彷彿是讀者的動作改變了畫面,文字不時以「好極了!」、「太棒了! 」來讚許和肯定讀者,更加添了作者與讀者對話的逼真感。

有趣的是,基本上讀者都知道這種互動是一種錯覺,因為文本明明就已經寫好而且是固定的,但是許多讀者(包括小孩與成人)還是會跟著一玩再玩,樂此不疲。在這個到處是電子產品的時代,這本書提醒我們,最好玩、奇妙的,是人的想像力。

在類似的互動概念基礎上,來自美國的圖畫書《敲一敲、搖一搖,魔法樹!》(小天下)將讀者的參與設計成一連串有因果關係的事件。一開始,有一棵光禿禿的大樹,作者請讀者用手指在樹上點幾下,下一頁,樹上就長出綠色的葉子。接著,讀者搓搓手讓大樹變暖,彷彿春暖花開,樹上長出了粉紅色的花。輕輕晃一晃,花瓣落下。頁面變成紅色,樹上長出紅色的果子。搖一搖、敲一敲樹幹,果子咚咚的掉下來。輕輕拍一拍,葉子黃了。吹吹氣,落葉繽紛。拍拍手,雪花片片。大樹又光禿禿的了,不過,請讀者別心急也不要走開,小鳥來樹上築巢呢! 最後,「一切又從頭開始!」

這本書除了玩互動的遊戲,還加入自然知識的題材,介紹樹木的生長和四季的變化,使閱讀的內容更豐富。鳥築巢、生蛋、孵出小鳥,象徵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環。讀者宛如自然的魔法師,動一動手指頭,便在畫面上創造不同季節的景物和色彩。

嚴格說起來,前兩本書呈現的是概念和事件,並沒有故事。以色列的新銳作家吉萊德.蘇法的《鴨子的假期》(道聲),巧妙的用擬人化的鴨子角色,將互動的概念轉化成後設觀點的文學手法,創造出一個風格獨特的幽默故事。

故事開始,鴨子在沙灘上預備開始享受他的假期。下一頁,他大叫:「哇!發生什麼事? 誰在翻頁?」然後,彷彿他看到了讀者,「喔,是你。聽著,我在度假,我不希望有人來煩我!不、要、再、翻、頁。絕對不要! 」他不停的叫嚷、哀求、抱怨, 好像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或好或壞,都是讀者造成的。鴨子希望不要翻頁,讀者卻必須翻頁才有故事可看,拉扯間形成有趣的張力。故事的懸疑在於,翻頁過後常有意料之外的發展,吸引著讀者一直往下走。鴨子替作者發出人性的聲音,使互動關係更為逼真, 也使故事因為有人性內涵而有多層次的意義,表面看來幽默爆笑,細思亦有深刻的人生寓意。鴨子以為完全照自己的意思,就可以無憂無慮,事實卻非如此,人的眼界和思想無法完全預測未來、掌控環境。人生也常面臨「翻頁」的抉擇,該留在原地或冒險前進?或許,曲折與意外使故事更好看,也使人生更豐富。

 

這三本書的創意和想像力,使紙本閱讀產生更多動態的可能性。參與、互動式的閱讀,讓讀者覺得「這本書跟我有關係」,無論是自己讀,或大人和小孩一起共讀,都是很好玩的閱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