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4a-20130922

每年開學之初,我總喜歡跟學生談談在暑假發生二三事。

今年暑假,我到了日本旅遊,旅遊期間,收到朋友傳來的信息,她告訴我一件關於女兒堯堯的事:朋友買了一瓶塑料包裝的果汁,她讀小二的女兒說這種包裝不環保,生產公司應該改善。其後,堯媽媽喝完了果汁,打算隨手扔進垃圾箱,堯堯卻堅持要把果汁瓶放到回收箱裡,於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找,可是始終找不到回收箱。結果,她一路拿著瓶子,從尖沙咀走到港島的家,直至找到屋苑的回收箱才棄掉。堯堯這份「執著」感動了堯媽媽, 禁不住要跟我這位老朋友分享;當時身在日本的我,正好見識過日本人的回收箱。 

相比香港,日本的回收箱分類更仔細,將回收的垃圾分成可燃燒的、不可燃燒的、塑料瓶、玻璃瓶、鋁罐等。我拍了一張照片給堯堯,讓她看看其他地方的回收箱的樣子,更藉此支持她當日「愛地球」的行動;如果我是堯堯的老師,我會感到很欣慰。

回港之後,我偶爾聽到電台節目主持人分享在日本欣賞演唱會的所見所聞。當演唱會結束,歌迷自覺地把塑料瓶、塑料包裝紙和瓶蓋分別放進不同的收集箱裡。原來,日本的小朋友自小接受垃圾分類的教育,其中一項是回收塑料瓶的時候,要先把包裝紙撕下來,再分別放進不同的回收箱。因為塑料瓶會切成小膠粒,故此包裝紙和瓶蓋要分開處理;只要預先多做一點工夫,就能減省更多人力物力。為了方便人們撕開包裝紙,包裝紙上會有兩條打了小孔的虛線。不知香港的塑料瓶有這樣的設計嗎?在好奇心驅使下,我到了超級市場調查一下,結果呢?留待讀者自行找找看吧。

 

我把這些事告訴學生,讓他們認識一位身體力行的小朋友——堯堯,還有日本人處理垃圾的合作態度。我還告訴學生,最近我改變以往的習慣,把塑料瓶丟進回收箱之前,先撕去包裝紙。如果,同學在新學年能多走一步,改掉一個破壞環境的習慣, 我會感到更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