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3a-20130407

 

不少美國主流商業電影導演認為拍片有三難,因而有三忌:一是兒童、二是動物、三是大海。

近十年,唯一一位兩度獲得威尼斯導演金獅獎、兩度獲柏林影展導演金熊獎、兩度奪取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李安,在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時,卻能克服三難,化忌為宜。

在荷李活有規定,只要拍攝動物與人互動的戲,一定要用布偶或特技,不能用真的動物。三百條飛魚從海面上躍起,直撲少年Pi和老虎; 殘忍狡猾的鬣狗一口咬向受傷的斑馬,轉頭攻擊紅毛猩猩時被一巴掌打中;在九十分鐘的海上漂流中,少年Pi與老虎鬥法……等等情節,李安處理得宜,鏡頭緊張驚險而不殘暴。

英美主流童書作者創作動物故事,亦有三忌:一忌虐待動物。西方童書出版界有不名文規定,動物故事不能有渲染或虐待動物的情節。

二是忌渲染暴力。在動物故事中,若作者單從動物的真實角度去描寫人獸爭鬥,一不小心會弄至血肉橫飛,變成「暴力文學」。

三是忌濫情。有些作者寫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往往把毛茸茸的動物寫成可愛有加,而滑溜不能抱在懷裡的動物則成為壞動物;前者得到萬般寵愛,後者則被大加鞭撻,結果淪為過渡濫情,遠離事實,對兒童讀者造成一種負面影響。

在英語童書世界,狄克.金史密夫(Dick King - Smith)以其可愛的農場動物故事,為西方十二歲以下的童書書單生色不少。

在鄉郊務農二十年,金史密夫的動物故事不但遠離寫作動物故事的三忌,還能獨闢蹊徑,樹立寫作動物故事的三宜。

一宜寫田園鄉郊,讓兒童藉此嚮往田園生活,親近動物。金史密夫一九七八年成名作《捉狐者》(The Fox - Buster),描寫住在「狐地農場」裡的三隻小雞,跟隨公雞的領導,在草坑、糞堆上戰鬥,殲滅可怕的狐狸敵人,一如一九四零年受德軍圍攻的英國,向敵人宣示: 「我們永不投降!」其背境是英國小溪、山谷和濃密樹林,深受小朋友喜愛。

二宜啟發兒童同理心。金史密夫不但了解和熟悉動物,也熱愛動物,其故事善於強調動物某些特徵或特性,讓兒童容易明白,產生共鳴。

《小象寶寶》(Poppet)就捕捉了大象害怕老鼠的特性,創作出兩種動物最後成為好朋友的生動故事。

麥凱琳同學有首章翻譯推介,值得一讀。

三宜啟動兒童的好奇心。金史密夫所寫動物故事,其情節並不平淡無奇,但亦不驚嚇駭人,往往在歷險中,讓讀者體會他確是一名「動物冒險故事高手」。

《蝸牛歷險記》(T h e A d v e n t u r o u s Snail),小蝸牛由英國流落至美國,碰上大使和總統,經歷生動有趣。

盧爾琛同學翻譯了本書首章數段,小蝸牛形象躍然紙上,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