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40512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5.12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生涯規劃 幫助學生發光發熱
(本報專題)早前,一位來自西貢鹽田梓的茶粿師傅到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教導學生製作茶粿。「最初見到黑鼆鼆的茶粿,覺得會不太好吃,但當我嘗試後,才真正認識到這傳統食物!」首次接觸茶粿的學生柯穎霖說。   製作茶粿為這班學生而言是難能可貴的經驗,但更令穎霖深刻的是當師傅分享他選擇成為茶粿師傅,一方面是承傳家族的傳統手藝外,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想讓全世界都認識茶粿,「我很佩服師傅堅毅的精神。」 穎霖回家後,把製作的茶粿送給媽媽享用,並附上了一張感謝卡,感謝媽媽日常對她的關愛。她也承諾要努力讀書,尋找到發展的方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區嘉敏老師介紹是次「職人茶粿說孝親」生涯規劃活動時說,在學生製作茶粿前,老師先向學生介紹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及背景。她提到學生對茶粿師傅這個職業十分好奇,「同學經常會說要成為老師、醫生、律師,但這次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還有很多職業選擇。」   在課堂上同學除了認識製作茶粿外,同時了解西貢鹽田梓的獨特天主教客家文化,明白昔日傳教士在香港的工作,特別是聖言會聖福若瑟神父如何與當地居民接觸及一同生活,以言以行把天主教信仰傳給香港市民。   體驗不同活動 作好生涯規劃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一直著重學生的生涯規劃,鼓勵學生認識自我、訂立目標,作未來人生規劃。除了是次茶粿活動,王綺琪老師表示,學校亦提供不同的參觀、講座及體驗活動,讓學生透過親身體驗,認識不同的職業,感受到生活的意義,並藉著職人的分享,學習到堅毅、勇氣、責任感等價值觀。王老師舉例,學校早前曾帶領學生到港鐵公司、騎術學校、食品公司等參觀,學生從中了解到不同機構的運作,再反思活動中學習所得。   學校亦曾邀請魔術師、配音員、急救員等到校,與學生介紹他們的職業及所需要的品格優勢;也邀請了傳教士分享他們的傳教工作、使命及經驗等。老師在本年4 月,帶學生及家長到九龍灣聖若瑟堂參與聖召活動,聆聽夏志誠輔理主教、教區修生及方濟會修士,分享他們回應聖召的經歷,增加學生對修道聖召的了解。   此外,學校最近也為六年級學生舉行大型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模擬升中、升讀大學及就業等過程,當中學生需各自作出人生選擇,例如有學生在模擬活動中,選擇中學畢業後便立即就業,有學生則決定繼續升學。吳芷欣主任表示,學生對此活動反應熱烈,這讓學生明白人生中需要作出不同的抉擇,鼓勵他們作好準備及規劃。   效發聖人 發揮塔冷通   學校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 為每級學生安排不同的生涯規劃活動,期望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更認識自己。高翠萍校長補充,以上的生涯規劃活動,除了加深學生對不同職業的認識, 也從體驗活動中認識自己的長處,「將學習放在日常生活中, 而不只是停留在書本知識上。」   「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和家人喜樂的泉源;為整個人類大家庭和教會而言,也是如此。」教宗方濟各在首屆世界兒童節文告說。   學校一直關愛學生的成長,期望學生快樂成長。為慶祝聖多明我沙維豪封聖70周年紀念,學校特別於4月份恭迎聖人的聖髑到校,讓師生能一同認識聖人的行實,期望同學效法他成聖的心火: 1. 喜樂地善盡學生的本份; 2. 影響身邊的同學向善; 3. 跟耶穌、聖母做朋友。   學生在課堂上,到祈禱室欣賞有關聖人生平的影片,並祈求聖人的代禱,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寧死不犯錯」的沙維豪精神。學生鄭逸芯及馮頌然學習到聖人對天主及人的愛,立志效發聖人,發揮天主給予的塔冷通,於社會上發光發熱。(吳)  
kjy16_ 20240512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5.12
嘉諾撒 聖瑪利書院
在創科中 實踐愛德
(本報專題)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在4月中遠赴瑞士參加「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全港唯一一家中學以學校為參展單位,展出的兩項學生發明均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改善社會問題,包括用作青光眼早期篩查的「OptiScan」和實時檢查院舍閉路電視以減少虐兒事件的「Kid-AID」,分別獲大會頒發銀獎和銅獎。「我們的發明不是為了賺錢牟利,而是以人為本,看見社會上有需要,便想辦法切切實實地幫助相關人士。」Kid-AID研發團隊成員之一、就讀中四的鄒思樂道。   她解釋,雖然院舍內安裝了閉路電視,但一般不會對員工進行實時監察,當出現問題時才找職員翻查錄影片段,既浪費時間,亦難免出現人為錯誤,若剛好由施虐者檢查錄像,更會令事件被隱瞞。她的隊友、就讀中五的蘇筠嵐表示,她們在現有閉路電視系統中加入人工智能程式,實時辨識拳打腳踢等暴力行為,並會自動以電郵或whatsapp通知營辦院舍的機構管理層,讓他們及早介入處理。   中三的黃碧蕙和王彥喬留意到青光眼是導致失明的元兇,但此病的早期癥狀並不明顯,政府醫療的輪候診斷時間又長,令患者未能及早發現治療。她們遂研發OptiScan系統,只須輸入眼底照片,便能快速判斷是否有患上青光眼的潛在風險。黃碧蕙表示,在編程時用了逾2300張真實眼底照片來訓練相關的人工智能,目前準確度接近九成。王彥喬期望能進一步提升準確度,便可與護眼組織合作,開放系統給大眾免費使用。   秉承謙遜仁愛精神   該校校長黃慧珍表示,同學所發明的產品、理念均源於希望解決社會問題的助人精神;她們在參展時亦能擴闊眼界,向其他參展者學習並尋求進步,這正體現了嘉諾撒仁愛女修會謙遜仁愛的核心價值。副校長陳嘉明補充,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學校也希望同學透過展覽和比賽等活動,在生活中應用所學,同時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負責指導同學的STEAM教育統籌主任郭子傑謂,常提醒學生要善用科技來實踐愛德和幫助別人,「這份愛源於天主,我們會關心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是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他又指,每位學生均有其獨特才能,希望她們在參與STEAM項目時勇於嘗試,在過程中發揮所長和逐漸成長, 故他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報名參展,讓同學明白機會須要自己主動尋找。   勇於嘗試助成長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創自1972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創新展覽,今年吸引了全球約40個國家和地區的公私營機構、大學、研究人員等參加,展示逾1000項發明。王彥喬表示,她們在展覽期間也有到其他參展單位了解其發明,順道學習如何在社會層面應用各種科技以解決問題。對於能在展覽中獲得獎項,她感到十分驚喜,感謝評審欣賞OptiScan的潛能,亦令她相信作品可媲美其他專業人士的發明。   她又形容,STEAM使自己蛻變成「全新的我」:「我本身比較內向,但我經常要扮演解說者的角色,向別人解釋我們的發明,慢慢變得更自信和勇敢,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意見。」黃碧蕙則笑言,自從去年發掘了自己在創科方面的興趣和才能,並加入STEAM團隊,身邊的人均認為她說話多了,亦更懂得表達自己。   第一次到外地參展的蘇筠嵐表示,參與STEAM項目不但讓她學到終身受用的解難技巧,也令她更放膽「走出舒適區」,不會因害怕做不到便放棄。「我在展覽會場裡原本只敢接觸駐足觀看、看似對我們的發明有興趣的人,但後來我也會主動向路過的人介紹發明,原來他們不但樂意聆聽,也會問很多跟進問題,使我很高興。」她道。   幾位同學均坦言,研發過程並不輕鬆,假期經常要回校鑽研,但研究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也很大。鄒思樂憶述,由於是首次訓練人工智能辨識短片,須考慮前後一連串的動作,跟分析照片很不同,單是選擇合適的演算法已花掉不少時間,更曾於農曆年假期時致電郭子傑老師「求救」,說難以做下去。郭子傑老師補充說:「那時我沒有給她解決方法,因為我也不懂,只能鼓勵她努力嘗試尋找方法,克服難關。所以我很欣賞同學們的堅毅,能做到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情。」(黎)  
CATCH 17 09 2023 jy 網 WEBSITE BANNER R
400 400 最新資訊
最新資訊
2024.05.12
【catch】公教報有片睇
【catch】是公教報的新聞影片,已正式開台! 專注捕捉第一手 .教區新聞 .堂區活動報道 .教會資訊 .神父/修女/平信徒專訪 .中小幼學校專題報道 .校園動態 .體藝傑出學生專訪 捉緊公教報的尾巴,齊做漁人的漁夫 !  
kjy01_20240505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5.05
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 (幼稚園組)
教育研討日
(本報專題)你認識靜觀嗎?近年不少學校都會推行靜觀活動,幫助學生在忙碌的生活中,學會靜下來觀察自己情緒,關注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根據靜觀減壓課程創始人卡巴金博士,靜觀是指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覺察力,藉此來瞭解自己,培育智慧與慈愛。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早前舉行教育研討日, 主題為「靜觀校園多面睇」。   當天,17間教區幼稚園的教師及校長,齊集在高主教書院幼稚園參與活動,陳紫雯總校監、陳德雄神父、古穗生修女、黃敏兒校董、李蘇珊校董出席。   推行靜觀活動 關注學生、教師心靈健康   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學與教小組代表張敏兒校長提到活動目的時指出,幼稚園教師在工作上常遇到不少的挑戰,再加上早年疫情的衝擊,眾人也少不免感到壓力。而近年小學及中學盛行將靜觀帶入校園,但幼教界卻較少推行有關活動,所以希望藉此活動,探究在幼稚園推行靜觀活動的可能性。   張校長表示,他們最初只是希望教區幼稚園老師能對靜觀有初步認識,並透過靜觀體驗,從中覺察其個人內在需要,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調適情緒及照顧自己和學生的身心健康。但上學年(2022-2023年度)研討日後,教師對活動好評如潮,亦主動提出欲進一步了解在幼稚園推行靜觀活動之方法,所以他們本年再度以靜觀作為研討日的主題。   講者分享推行靜觀活動經驗   教育研討日分為兩部分,上午部分邀請教育大同社企導師— 清悅老師、馮美璇及關月婷作為主講嘉賓。她們帶領參與者分享在校園內與幼兒一同進行靜觀活動的點子, 並同時提醒教師要多覺察個人內在需要,從而調適情緒、照顧自己及學生的身心靈健康。他們亦在活動中提到進行兒童靜觀活動時的注意事項,提醒教師的角色是在於鼓勵學生參與及嘗試,並從中找出自己的喜好。   而活動的下午部分則邀請了柴灣角天主教小學張曉藍主任分享在學校推行靜觀活動之經驗。她分享了學校的靜觀課程及校園環境,讓老師吸收更具體的例子,為幼兒設計適切的校本靜觀活動,將靜觀及天主教教育理念結合,建立校園靜觀文化。   教師分享活動得著   活動總結時,陳紫雯總校監以「靜」一字勉勵參加者需要於工作和生活上取得平衡,有健康的身心靈及天主的帶領,才能在教育道路上繼續前行。   教師參與活動後,認為在天主教學校引入靜觀元素能幫助學生建立與天主的親密關係。他們認同透過靜觀,學生能夠培養專注力、學會平靜自己的心情、接納每一個人的獨特性,並有助於他們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時,能保持冷靜及平和的態度。   他們又提到在靜觀練習中, 學生能減少雜念的干擾,更能仔細地感受身邊的事物,深入地體驗與天主的連結,拉近與主的距離,將天主教的價值觀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以正面和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和挑戰,並在行為和舉止中展現出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   教師分享時也表示,體驗靜觀和呼吸練習及聆聽講者的分享和真實事例,能夠幫助他們將靜觀活動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同時亦能學習放鬆自己,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關係,對個人而言亦有所得著。學校在未來也會逐步在課堂引入靜觀活動,讓幼兒一試「靜」帶來的好處。   (文: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