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5_ 20240512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4.05.12
如果媽媽只會呱呱叫
今天是母親節,你會怎樣和媽媽慶祝?平日媽媽細心照顧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少不免會嘮嘮叨叨,你曾否因而覺得煩擾甚至抱怨?為甚麼媽媽總喜歡說過不停?今次共讀繪本中的父女,嫌媽媽太囉唆,竟然把媽媽變成了鴨!究竟父女倆的生活會否從此變得平靜幸福?   小女孩的媽媽說話很多,吃飯的時候不斷叫女孩拿好湯匙、多吃青菜、吃快一點⋯⋯女孩出門時又提她帶這樣那樣、不要亂跑⋯⋯回家後又提她早點去洗澡、把玩具收起來⋯⋯最尷尬的還是在學校門外,大聲囑咐她跟同學老師好好相處、如果想尿尿要早點去。小女孩和爸爸都覺得媽媽太囉嗦了,於是他們決定把媽媽變成鴨子。兩父女聯手運用催眠術,合力把媽媽變成了鴨子,從此媽媽只會呱呱、呱呱的叫,但她還是會在女孩吃飯時和出門時呱呱叫。沒了媽媽平常囉嗦的話,兩父女感到非常輕鬆。不過,媽媽變成了鴨子以後,還是帶來了一些不便, 像是女孩聽不懂媽媽讀的睡前故事,媽媽也不能再送她到學校去。過了幾天愉快的日子後,一天吃飯時,媽媽如常在旁邊呱呱叫,女孩發現自己竟然明白媽媽在說甚麼。那天晚上,女孩和爸爸玩遊戲的時候,媽媽又在呱呱叫,爸爸也聽得懂媽媽的意思,乖乖的帶女孩去洗澡。這真是一件糟糕的事,雖然媽媽只會呱呱叫,但聽久了還是會明白她的意思。這還不止,自從媽媽變成了鴨子以後,爸爸便越來越囉唆,變得像以前的媽媽一樣,結果不但要聽媽媽的呱呱叫,還要聽爸爸的碎碎唸,簡直是雙重麻煩。女孩思前想後,發現媽媽變成鴨子後,既失去了媽媽的無微照顧,又不得安寧,決定把媽媽變回原來的樣子。媽媽恢復原狀後,家變得和以前一樣。不過媽媽學會了一點小頑皮,只要遇上她不想回答的問題,便會自動變成鴨子,呱呱呱呱的回應。女孩想:媽媽應該是學會了偷懶,或許媽媽懷念變成鴨的日子。   共讀指引   繪本《媽媽變成鴨》以瘋狂幽默的想像,諷刺媽媽們平日在家中囉唆的形象,讓爸爸和孩子們得以宣洩一下怨氣。日夜嘮叨的媽媽終於變成了只會呱呱叫的鴨子,無法再發號施令,本應是件樂事,但家中卻因而失衡,爸爸後來更替補頂上這個囉嗦的角色,彷彿只是角色互換,家裡的事情總要有個人來負責和管理。試想想,如果家中每個成員也做好自己的本份,好好照顧自己,把家裡的事務理得妥妥貼貼,無須別人擔心,家裡還需要一個囉嗦的角色嗎?媽媽跟孩子共讀繪本後,可以趁著母親節這天,來一個角色大轉換,換孩子來當一天媽媽,照顧自己,說不定孩子能體會媽媽平日的心情。媽媽也放鬆一下,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趁機為自己充電。   《媽媽變成鴨》   作者: 鄧惠文,小巫愛麗 繪者: 傅馨逸 出版社: 三采 ISBN : 9789576582523  
kjy13b_20240505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4.05.05
家中小動物除了是「竉物」,
更是生活上的好伙伴
剛剛4月24日是我家緬因貓的一歲生日,跟朋友閒聊時聊到,在生日當天我為牠準備了一個動物食用的蛋糕;朋友略帶驚訝的看著我,說:「就只是一隻寵物, 你為何待牠這麼好?」   朋友沒有養過寵物,或許可能不明白;在這年裡跟我家Charcoal的相處,會發現這麼一隻小動物,脾氣、感受也很細膩:你在書房工作,牠會趴在身邊;牠希望你放下遊戲機的手掣陪牠,陪牠玩時, 牠會主動喵喵叫告訴你知牠的需求。當你回家時,牠會興奮地不停用頭和身體撞你,告訴你牠喜歡見到你。   朋友問:「動物不懂說話,你如何能知牠的需求?」   我的確覺得這種相處像Lost in Translation裡般撲朔迷離,但活得像Bill Murray也有點樂趣,有時溝通不需言語, 通過表情、動作大概已能猜透, 而且感受到。   在這種周而復始的相處裡, 我會形容牠不是從屬於我的「寵物」, 更多的, 是生活上的伙伴,彼此支援著大家的生活。寫這篇文章時,我想起了兩則聖經片段: 一、人類被天主安排成為管理大地的代理人,這種「管理」不一定有從屬關係,而可以是平等共處; 二、耶穌說服侍「最小」的,就等於侍奉衪;這最小的,也可以是天地萬物。  
kjy01_20240428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4.28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
(本報專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在4月13日家長日,舉行「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由六年級學生擺設攤位,售賣同學早前捐贈的物品、手工創作,及主持遊戲攤位,所得款項將捐贈予不同的慈善機構。學生黃靖喬當天與同學主持遊戲攤位,吸引不少學生及家長參與,「我們在六年級、升中前能參加這次活動,十分有意義。」靖喬說。   雖然嘉年華於4月舉行,但六年級學生早於去年12月,已開始呼籲同學捐贈可循環再用的的物品,並設計遊戲攤位及製作手工作品。學生亦要上網蒐集資料,瀏覽不同慈善機構的網頁,再草擬計劃書向同學匯報,投票選出捐贈的慈善機構。學生成栢浠提到在過程中,他學習到如何與同學團結合作。   黃靖喬及林穎言就讀的班別在蒐集資料後,選擇了香港愛護動物協會作為他們捐贈的機構,幫助有需要的動物。他們在攤位設計中,放置有關於該機構的資料外,還在遊戲的設計中加入動物元素,期望引起參加者關注動物這課題。   除了設計攤位遊戲,學生黃一焉、陳瑋浩的班別也自製了遊戲獎品,送給同學。一焉提到在準備攤位時也遇到不少困難,例如部分同學因為參與了交流團而不在香港,幸得在校的同學齊心合力,才能成功準備遊戲攤位。瑋浩補充,期望透過遊戲,教導同學分辨「需要」及「想要」,傳遞理財信息。   善用才能 幫助他人   學生蔡誠在當天活動中擔任司儀,並在開幕禮中向其他級別的同學及家長介紹攤位,邀請各人積極參與活動。蔡誠亦購買了兩塊由同學自製的擴香石,把其中一塊送給家人,在做善事的同時,也向家人傳遞愛。   在DIY攤位中,學生售賣由他們自製的滴膠杯墊、擴香石、蠟燭和髮夾等。其中, 學生徐靖兒提到最初在製作滴膠杯墊時連番失敗,但她與同學沒有放棄,反而努力地從網上找尋資料,最終成功製作出杯墊。學生馮梓殷高興見到不少同學購買他們製作的DIY 作品,學生鄭梓玥、李鎧澄對於活動讓她們透過自己的能力吸引別人捐款,幫助有需要的人而感到高興。   善用資源 進行服務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早年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與「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合辦的「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 在課程中加入理財概念,期望提升學生的理財素養,培養精明、自制、誠信、勤奮及負責任的品德。丘敏芝副校長表示,學校在課程中也有相關的課題,教授學生理財概念,「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也是校本課程活動之一。   協助義賣活動的學生林思言的媽媽提到,活動舉行前,家長義工與學生一起把收集到的物件作分類、定價,學生從中學習到如何更有效分配物資,幫助籌款。學生陳梓浩的媽媽也稱,她與梓浩捐出家中多餘的物資,從中教導小朋友不要浪費,又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活動十分有意義。   本年是學校第三年舉行「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社工崔錦欣提到第一年舉辦活動時,主要是售賣物品,至第二及第三年加入遊戲攤位及DIY攤位的元素,讓學生有更多展現才能的機會。社工徐希彤指出,在活動中見到學生互相合作,主動溝通,遇到問題時也會主動解決。黃嘉燕老師補充,學生在整個活動中,要拍攝宣傳短片、設計海報等, 每位學生在過程中負責不同崗位,學生慷慨付出,並增進了自信心。   校長陳善科樂見學生在過程中,學習與人溝通及解難的技巧,並表示整個活動是知識、技能、態度綜合的學習機會。他又提到是次活動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教導學生作為大地的管家,應如何善用天主賜予的塔冷通,並學會善用及管理資源,為有需要的人和事服務。(吳)  
kjy07_20240421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4.04.21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曾康溢
沉著應戰將失敗化作動力
「練習和比賽都會經歷很多挫敗,令我學懂了不要放棄,要從失敗中學習。只要站起來的次數比跌倒多一次,最後便會成功。」作為跳高運動員,就讀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中四的曾康溢, 對校訓「自強不息」有深刻的體會。他解釋,一場跳高比賽動輒要花上一、兩小時,從第一跳開始到發現有機會爭取名次,過程令人緊張,但體力又已消耗得七七八八,「在這個重要關頭,更要有堅持下去、撐到最後一刻的心態,才能令自己有好表現。」   他在中二時勇奪中學校際田徑賽男丙跳高賽事冠軍,在今年初舉行的教區中學聯校運動會和校際田徑賽男乙跳高賽事均獲得銀牌。在中二那次比賽中,叫他最難忘的卻不是獲獎,而是隊友和同學為健兒們打氣的團結和熱血場面,特別是由學生會帶領的啦啦隊,「他們叫喊了幾回經已聲嘶力竭,可見真的是出盡全力為我們打氣,令我十分感動。」   以運動來減壓   曾康溢小學時已長得比同年同學高大,老師看中他這個優勢,在他四年級時開始培訓他參加跳高項目。最初他只是把比賽當作遊戲,慢慢跳出成績後便感受到壓力,「大概是來自別人的信任和期望吧,但這種壓力某程度上也給予我動力去跳過那枝橫桿,加倍努力地避免把它踫跌。」   累積了比賽經驗,曾康溢說已習慣壓力,更悟出「專注做自己」的應對方法:「最重要是保持冷靜,假若太緊張令前面的步驟做得不好,到起跳接近橫桿時也難以做得好,所以一定要每一步、從頭到尾想清楚自己要怎樣做。」   現時他每星期接受五至六天的訓練,包括每天下課後約兩小時練習,除了操練跳高技巧和動作,亦要鍛鍊體能。他表示,臨近比賽時要加操,少了時間進行他視為「娛樂」的球類運動, 也是壓力積聚的源頭,便會靠其他運動來減壓,例如在訓練時刻意跳起觸摸籃球框架, 以增加成就感;在家則會做些拉筋動作來放鬆心情。   享受挑戰自我   在六年的跳高生涯當中,曾康溢最享受挑戰自己的最佳成績, 形容過程十分刺激:「跳高是在每一跳增加橫桿高度,到了接近最佳成績時,便知道是須要突破自己的時刻,將要挑戰之前未能成功跨越甚至是從未試跳的高度。這時候不管多冷靜也總會緊張起來,但我很喜歡這種挑戰,如能成功突破會很有成功感。」目前他的個人最佳成績是1.87米,希望能再進一步把成績推至1.9米或以上,之後會再視乎成績,決定是否當全職運動員。   跳高項目要求運動員每一跳拾級而上,曾康溢其中一句座右銘亦正是「trust the process」(相信過程),尤其是練習過程。他曾經歷連續多場比賽表現不佳,令他有很大挫敗感,甚至質疑是否勤加練習便能獲取好成績。當時他反思過去的成功,告訴自己要相信歷年訓練帶給他的回報與成就,縱使偶爾未能達致預期效果,付出的努力一定不會白費。   該校田徑隊負責老師吳志偉笑言,曾康溢確是一位很冷靜的運動員,「即使在試跳低桿時失手,也好像對他沒甚麼影響,仍能保持專注的表情。」他又指,除了比賽成績,學校亦重視培養學生運動員的信心和正面心態,令他們日後不論在學業或社會上面對任何挑戰,也能保持韌性,努力一步一步實踐自己的目標。(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