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40505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4.05.05
家中小動物除了是「竉物」,
更是生活上的好伙伴
剛剛4月24日是我家緬因貓的一歲生日,跟朋友閒聊時聊到,在生日當天我為牠準備了一個動物食用的蛋糕;朋友略帶驚訝的看著我,說:「就只是一隻寵物, 你為何待牠這麼好?」   朋友沒有養過寵物,或許可能不明白;在這年裡跟我家Charcoal的相處,會發現這麼一隻小動物,脾氣、感受也很細膩:你在書房工作,牠會趴在身邊;牠希望你放下遊戲機的手掣陪牠,陪牠玩時, 牠會主動喵喵叫告訴你知牠的需求。當你回家時,牠會興奮地不停用頭和身體撞你,告訴你牠喜歡見到你。   朋友問:「動物不懂說話,你如何能知牠的需求?」   我的確覺得這種相處像Lost in Translation裡般撲朔迷離,但活得像Bill Murray也有點樂趣,有時溝通不需言語, 通過表情、動作大概已能猜透, 而且感受到。   在這種周而復始的相處裡, 我會形容牠不是從屬於我的「寵物」, 更多的, 是生活上的伙伴,彼此支援著大家的生活。寫這篇文章時,我想起了兩則聖經片段: 一、人類被天主安排成為管理大地的代理人,這種「管理」不一定有從屬關係,而可以是平等共處; 二、耶穌說服侍「最小」的,就等於侍奉衪;這最小的,也可以是天地萬物。  
kjy13b_20240421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4.04.21
我是教友 頂大光榮
前陣子有學生問及我有關領洗的問題,她們都以為我自小就是天主教徒。的確,天主自小已選擇了我,雖然我在無信仰背景的家庭長大,但天主親自安排了我自幼稚園起就讀的都是天主教學校。在生命中,小學的胡主任、及中學所遇上的老師們都成為我決心追隨主的好楷模。我仍然記得24年前的復活夜間慶典中,神父以聖水為我施洗的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及喜悅的能量貫穿全身,那是我信仰旅程的開始。   在學習道理的過程中,徐神父一直提醒我們成為教友不是意味著日後的生活就會一帆風順,而是信仰教導我們要有勇氣及懷有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領洗後的日子裡,我開始真正體驗到信仰所帶來的力量和改變,成為教友的光榮感是來自我們知道有天主成為我們最強的後盾,我們可以透過每天感恩的祈禱,把生命的所有交託給主,為我們的內心帶來平安和希望,使我們能夠以積極及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   此外,成為教友也意味著我們不再孤單。我們加入教會的大家庭,這個家庭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和幫助。在信仰團體的生活中,我們能夠找到有共同信念和價值觀的弟兄姊妹,並與他們分享我們的日常經驗。這種共同體的力量不僅能夠鼓舞我們,也能讓我們感受到主的愛和關懷。   同學們,無論今天的你是否已是教友,請記得在成長的路上有天主和祂的天使與你們同行。只要你們願意開放心靈, 也許你們也會透過信仰經驗體會到這些主的力量,並且感受到主愛如何幫助我們轉化心境,克服成長中的困境,成為更好的人,成為主的見證。  
kjy13b_20240407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4.04.07
足下的愛
張老師回憶起小時候在聖堂擔任輔祭,聖週四的彌撒,一般都會在「濯足禮」被神父洗腳;我記得每次我都非常緊張,亦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於是每次都想盡辦法確保自己的腳是「非常乾淨」,怕委屈了神父,也怕自己尷尬。   有一次,聽到夏志誠輔理主教講道, 提起了「濯足」,提到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意義:昔日以色列人,穿著的只是類似今天的涼鞋,走著凹凸不平的道路, 路上佈滿泥濘沙石,腳上難免沾滿塵土; 甚至有機會因被沙石擦傷而流血,所以可以想像耶穌當時為門徒洗腳,門徒的腳並不乾淨;但他願意委身做這件事,顯示了在基督跟前,人並沒有尊卑之分,只有是否願意付出愛的分別,而耶穌清楚表明他的做法是為我們做了榜樣。   張老師希望各位同學思考: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有沒有一些埋在心裡,不希望他人發現的秘密,就像我們的「腳」不希望被人觸碰一樣?也害怕自己的「腳」坦露於人前?但在面對親密的人,例如家人、好友時,我們有沒有勇氣向他們坦誠,並公開真實的自己?換一個角度,當他人向我們展示傷痛時,我們是否願意用愛去撫平他們的傷痛,療癒他們的心?我們可以想像,當時耶穌並不會不知道門徒的尷尬,他濯足的行為所立的榜樣固然是愛,更是對傷痛及罪惡的撫平。  
kjy13b_20240317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4.03.17
傳教心 - Come & See, Go & Tell
最近,我參加了由甘寶維副主教帶領的半天靈修活動,主題是「傳教心」。透過禱告、靜思和與聖神內的交談分享,我再次回想起成為教師的過程,深信這是天主的美好安排。我在沒有宗教信仰的家庭成長,父母並沒特別安排我就讀特定類型的學校。然而,回顧我的教育經驗,從幼稚園到中學都被安排在天主教學校就讀,而在小學及中學遇上的幾位天主教老師都深深地影響了我, 誘發我追隨天主的決心。我深信這必然是天主的揀選與召叫。   馬爾谷福音第三章十三及十四節提到:「隨後,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他面前。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甘副主教提醒我們召叫當中的使命,就是主希望我們時常與主一起及接受派遣的宣傳福音。回想自己大學畢業後回母校當老師,就是我回應天主召叫的第一步。 作為老師,我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 就如同我成長中遇上的每一位好老師如何影響了我一樣。我的教學初心是希望成為學生成長中的啟發者及同行者,更希望能夠透過我的言行,分享我的信仰和價值觀,鼓勵學生在成長旅程中尋找自己的目標和意義。   「Come & See」及「 Go & Tell」是當天很有啟發性的兩句話,除了可提示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向外福傳外,亦配合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上提升學生主動學習心態之導引。作為老師可透過「Come & See」之心態引導學生要時常保持開放和好奇的心,去探索世界、去發現知識及不同的機會。同時, 透過「Go & Tell」鼓勵學生將他們所學所見所感告訴更多人。通過我們的生活和行動,我們能以自己的生命影響他人的生命,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變化的世界中,願我們都時常懷著傳教心,並以我們的生命去為主做見證,成為地鹽世光,讓天主的愛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出燦爛的光芒,同時我們亦主動一點傳遞愛、關懷和希望,成為他人生命中的祝福。帶著「Come & See」及「Go & Tell」的成長性思維心態,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正向積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