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40512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5.12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生涯規劃 幫助學生發光發熱
(本報專題)早前,一位來自西貢鹽田梓的茶粿師傅到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教導學生製作茶粿。「最初見到黑鼆鼆的茶粿,覺得會不太好吃,但當我嘗試後,才真正認識到這傳統食物!」首次接觸茶粿的學生柯穎霖說。   製作茶粿為這班學生而言是難能可貴的經驗,但更令穎霖深刻的是當師傅分享他選擇成為茶粿師傅,一方面是承傳家族的傳統手藝外,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想讓全世界都認識茶粿,「我很佩服師傅堅毅的精神。」 穎霖回家後,把製作的茶粿送給媽媽享用,並附上了一張感謝卡,感謝媽媽日常對她的關愛。她也承諾要努力讀書,尋找到發展的方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區嘉敏老師介紹是次「職人茶粿說孝親」生涯規劃活動時說,在學生製作茶粿前,老師先向學生介紹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及背景。她提到學生對茶粿師傅這個職業十分好奇,「同學經常會說要成為老師、醫生、律師,但這次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還有很多職業選擇。」   在課堂上同學除了認識製作茶粿外,同時了解西貢鹽田梓的獨特天主教客家文化,明白昔日傳教士在香港的工作,特別是聖言會聖福若瑟神父如何與當地居民接觸及一同生活,以言以行把天主教信仰傳給香港市民。   體驗不同活動 作好生涯規劃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一直著重學生的生涯規劃,鼓勵學生認識自我、訂立目標,作未來人生規劃。除了是次茶粿活動,王綺琪老師表示,學校亦提供不同的參觀、講座及體驗活動,讓學生透過親身體驗,認識不同的職業,感受到生活的意義,並藉著職人的分享,學習到堅毅、勇氣、責任感等價值觀。王老師舉例,學校早前曾帶領學生到港鐵公司、騎術學校、食品公司等參觀,學生從中了解到不同機構的運作,再反思活動中學習所得。   學校亦曾邀請魔術師、配音員、急救員等到校,與學生介紹他們的職業及所需要的品格優勢;也邀請了傳教士分享他們的傳教工作、使命及經驗等。老師在本年4 月,帶學生及家長到九龍灣聖若瑟堂參與聖召活動,聆聽夏志誠輔理主教、教區修生及方濟會修士,分享他們回應聖召的經歷,增加學生對修道聖召的了解。   此外,學校最近也為六年級學生舉行大型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模擬升中、升讀大學及就業等過程,當中學生需各自作出人生選擇,例如有學生在模擬活動中,選擇中學畢業後便立即就業,有學生則決定繼續升學。吳芷欣主任表示,學生對此活動反應熱烈,這讓學生明白人生中需要作出不同的抉擇,鼓勵他們作好準備及規劃。   效發聖人 發揮塔冷通   學校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 為每級學生安排不同的生涯規劃活動,期望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更認識自己。高翠萍校長補充,以上的生涯規劃活動,除了加深學生對不同職業的認識, 也從體驗活動中認識自己的長處,「將學習放在日常生活中, 而不只是停留在書本知識上。」   「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和家人喜樂的泉源;為整個人類大家庭和教會而言,也是如此。」教宗方濟各在首屆世界兒童節文告說。   學校一直關愛學生的成長,期望學生快樂成長。為慶祝聖多明我沙維豪封聖70周年紀念,學校特別於4月份恭迎聖人的聖髑到校,讓師生能一同認識聖人的行實,期望同學效法他成聖的心火: 1. 喜樂地善盡學生的本份; 2. 影響身邊的同學向善; 3. 跟耶穌、聖母做朋友。   學生在課堂上,到祈禱室欣賞有關聖人生平的影片,並祈求聖人的代禱,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寧死不犯錯」的沙維豪精神。學生鄭逸芯及馮頌然學習到聖人對天主及人的愛,立志效發聖人,發揮天主給予的塔冷通,於社會上發光發熱。(吳)  
kjy12_20240512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4.05.12
喜樂中學 - 動態
荔景天主教中學•饑饉午餐   (本報訊)荔景天主教中學(荔天)宗教事務委員會早前舉行四旬期饑饉午餐,有300多位師生參與,並籌得逾萬港元,扣除開支後全數捐贈「青苗之家」,以支持社會中弱小的孩子及家庭,讓他們在愛中學習及成長,陪伴他們尋回平安和喜樂。   青苗之家是一所青少年服務機構,其創辦人是荔天首屆畢業生馬玉珠。活動當天,她親臨學校向學弟學妹分享個人認識信仰的心路歷程。   此外,學校亦邀請了香港都會扶輪社社長及一眾社員,及家長教師會主席與各委員參與是次四旬期饑饉午餐,與學生們一同體驗克己。學生會會長張駿宏表示:「雖然我們今日所付出的只是數十元,但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希望受惠機構能繼續為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適切的照顧服務,藉以傳揚天主教學校五大核心價值之中的愛德、生命與家庭。」荔天宗教事務組主任顧嘉儀老師表示,學生透過克己及奉獻,關心弱小,真正體會「與憂苦者同行」, 並提醒同學多陪伴身邊的人,步向永生之路。(教)   聖羅撒書院•參觀國家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本報訊)國家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於4月訪港,並開放予公眾及團體參觀,聖羅撒書院練茂棠校長及十四位師生有幸獲邀登船參觀,見證國家工程技術及科研成果。   雖然同學們在參觀破冰船前都可以透過網上資訊認識它,可當親眼看到它的內部,看見所有如健身房、會議廳、實驗室等一應俱全的設施及「雪鷹301直升機」等,都不禁讚嘆起來。此外,同學們與「雪龍2」號考察隊成員聊天的過程中了解到,船隻的前頭和尾部皆可以破冰,方便船隻在極地進行考察。而考察隊成員的日常生活如作息規律,吃的食物和運用「月池系統」收集南極海洋數據等,均讓同學大開眼界,了解到國家於極地科研的發展。   是次參觀讓同學們對科學探究培養出正確態度和興趣,同時也啟發她們日後投身有關國家科學研究的團隊工作,為香港及國家作出貢獻。(教)   慈幼會學校中央秘書處•澳門朝聖及交流   (本報訊)慈幼會學校中央秘書處及使命伙伴培育辦公室,組織慈幼會香港區屬校12位中、小學校長於4月12日,一起到澳門朝聖,並與慈幼會澳門區4所中、小學的校長及老師進行交流。   整日行程非常豐富及緊湊,參加者得到各院校的熱情招待。他們參觀了每所學校,了解該校的歷史、發展及特色,並更深入了解到澳門的教育制度。此外,參加者於粵華中學參與感恩祭,並到九澳聖母村參觀。是次朝聖及交流,參加者都能認識到慈幼會在澳門的教育工作,亦加深了他們對慈幼教育的理念及精神。(教)   觀塘瑪利諾書院•全港英語公開演講比賽奪獎   (本報訊)觀塘瑪利諾書院中五級談啟浚同學於香港青年協會英語演講比賽2024中,憑著卓越的口才,鼓舞人心,經過三輪激烈的晉級比賽,不論是備稿或是即席回應環節,最終擊敗1,500多名來自190所學校的參賽者,勇奪高中組亞軍,肯定其出色的英語演講能力,以及不斷追求突破的恆毅信心。   是項比賽由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主辦,設高中和初中兩個組別。談同學在總決賽中探討「快樂」與「被討厭的勇氣」的關係,聲情並茂道出我們要勇敢接納自己,並激勵大家即使身處逆境或不被理解時,仍要堅持理想、追求真理,極具感染力。   觀塘瑪利諾書院英文科致力提供真情實境讓學生愉快學習英語,由比賽開始至今,談同學在英文科團隊支持與黃興業老師指導下,不斷提升英語演說技巧。其傑出表現不但展示他個人堅韌不拔的精神,還反映學校積極培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我們相信通過不斷努力和追求知識,每個人都能克服挑戰,實現理想。(教)  
kjy16_ 20240512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5.12
嘉諾撒 聖瑪利書院
在創科中 實踐愛德
(本報專題)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在4月中遠赴瑞士參加「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全港唯一一家中學以學校為參展單位,展出的兩項學生發明均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改善社會問題,包括用作青光眼早期篩查的「OptiScan」和實時檢查院舍閉路電視以減少虐兒事件的「Kid-AID」,分別獲大會頒發銀獎和銅獎。「我們的發明不是為了賺錢牟利,而是以人為本,看見社會上有需要,便想辦法切切實實地幫助相關人士。」Kid-AID研發團隊成員之一、就讀中四的鄒思樂道。   她解釋,雖然院舍內安裝了閉路電視,但一般不會對員工進行實時監察,當出現問題時才找職員翻查錄影片段,既浪費時間,亦難免出現人為錯誤,若剛好由施虐者檢查錄像,更會令事件被隱瞞。她的隊友、就讀中五的蘇筠嵐表示,她們在現有閉路電視系統中加入人工智能程式,實時辨識拳打腳踢等暴力行為,並會自動以電郵或whatsapp通知營辦院舍的機構管理層,讓他們及早介入處理。   中三的黃碧蕙和王彥喬留意到青光眼是導致失明的元兇,但此病的早期癥狀並不明顯,政府醫療的輪候診斷時間又長,令患者未能及早發現治療。她們遂研發OptiScan系統,只須輸入眼底照片,便能快速判斷是否有患上青光眼的潛在風險。黃碧蕙表示,在編程時用了逾2300張真實眼底照片來訓練相關的人工智能,目前準確度接近九成。王彥喬期望能進一步提升準確度,便可與護眼組織合作,開放系統給大眾免費使用。   秉承謙遜仁愛精神   該校校長黃慧珍表示,同學所發明的產品、理念均源於希望解決社會問題的助人精神;她們在參展時亦能擴闊眼界,向其他參展者學習並尋求進步,這正體現了嘉諾撒仁愛女修會謙遜仁愛的核心價值。副校長陳嘉明補充,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學校也希望同學透過展覽和比賽等活動,在生活中應用所學,同時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負責指導同學的STEAM教育統籌主任郭子傑謂,常提醒學生要善用科技來實踐愛德和幫助別人,「這份愛源於天主,我們會關心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是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他又指,每位學生均有其獨特才能,希望她們在參與STEAM項目時勇於嘗試,在過程中發揮所長和逐漸成長, 故他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報名參展,讓同學明白機會須要自己主動尋找。   勇於嘗試助成長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創自1972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創新展覽,今年吸引了全球約40個國家和地區的公私營機構、大學、研究人員等參加,展示逾1000項發明。王彥喬表示,她們在展覽期間也有到其他參展單位了解其發明,順道學習如何在社會層面應用各種科技以解決問題。對於能在展覽中獲得獎項,她感到十分驚喜,感謝評審欣賞OptiScan的潛能,亦令她相信作品可媲美其他專業人士的發明。   她又形容,STEAM使自己蛻變成「全新的我」:「我本身比較內向,但我經常要扮演解說者的角色,向別人解釋我們的發明,慢慢變得更自信和勇敢,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意見。」黃碧蕙則笑言,自從去年發掘了自己在創科方面的興趣和才能,並加入STEAM團隊,身邊的人均認為她說話多了,亦更懂得表達自己。   第一次到外地參展的蘇筠嵐表示,參與STEAM項目不但讓她學到終身受用的解難技巧,也令她更放膽「走出舒適區」,不會因害怕做不到便放棄。「我在展覽會場裡原本只敢接觸駐足觀看、看似對我們的發明有興趣的人,但後來我也會主動向路過的人介紹發明,原來他們不但樂意聆聽,也會問很多跟進問題,使我很高興。」她道。   幾位同學均坦言,研發過程並不輕鬆,假期經常要回校鑽研,但研究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也很大。鄒思樂憶述,由於是首次訓練人工智能辨識短片,須考慮前後一連串的動作,跟分析照片很不同,單是選擇合適的演算法已花掉不少時間,更曾於農曆年假期時致電郭子傑老師「求救」,說難以做下去。郭子傑老師補充說:「那時我沒有給她解決方法,因為我也不懂,只能鼓勵她努力嘗試尋找方法,克服難關。所以我很欣賞同學們的堅毅,能做到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情。」(黎)  
kjy07_20240512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4.05.12
樂華天主教小學梁晞晴
克服困難 堅持古箏夢
樂華天主教小學六年級學生梁晞晴的手指在古箏上飛舞,隨即響起節奏飛快激昂的旋律,把颱風即將到來、工人趕忙收拾物品,與颱風搏鬥的緊張激烈畫面,呈現在聽眾腦海中。這是晞晴最喜歡的一首古箏曲目「戰颱風」。   晞晴五歲多便開始學習古箏,原來一開始她便對這件樂器一見鍾情。她憶述,媽媽最初打算帶她到琴行報名學習鋼琴,但晞晴嘗試後並沒有多大興趣,剛好看到一旁的古箏,便主動提出要學習古箏。晞晴形容古箏的樂聲優美,「随便一彈,音色已經很好聽。」   晞晴除了星期五學習古箏,每天都會花上大約兩小時練習,風雨不改,她笑說即使在籃球訓練中弄傷手指,都會堅持練習樂器,可見她堅毅的個性。但最體現她堅毅不屈的事件,不得不提她克服先天不足,學習古箏的過程。   克服先天不足   在晞晴仍就讀幼稚園時,媽媽發現女兒的右手拇指關節不能正常伸直,雖然這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可是,由於古箏屬於彈撥樂器,手指的靈活度會直接影響音準和節奏,拇指的作用尤其重要。   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晞晴曾因拇指關節問題遇到困難。她舉例,在學習「搖指」時,僵硬的拇指關節難以適應快速的動作, 所以最初訓練時,常感覺像甩骹一般的痛楚。晞晴曾因此一度考慮放棄古箏,幸得媽媽鼓勵,使晞晴記起學習古箏的初心及決心,才能堅持下來。現時,隨著晞晴持續練習,她拇指的情況也得以改善,她非常感謝媽媽的鼓勵。   自一年級起,晞晴參加各項比賽,例如香港校際音樂節古箏獨奏比賽、國際古箏比賽香港選拔賽;又參加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水平考試,考獲四級和五級古箏專業證書。她稱,在比賽及考試中,她從觀察其他選手的表現,及反思自己臨場的表現,持續學習及改善了彈奏古箏的技巧。   樂華天主教小學一直努力發掘學生的才能及天賦,給予學生平台及機會,展現才能,「我們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才能。」負責課外活動的陳若楠老師說。陳老師欣賞同學有信心展示才藝,並稱讚晞晴目標明確,時常刻苦努力,朝目標邁進。   晞晴除了學習古箏,在體育、視藝等方面也有不俗的表演。她是學校女子籃球隊的成員,多次代表學校參加賽事,她也曾在全港兒童繪畫比賽中獲得獎項。她矢言會繼續努力,發展多方面的才能。(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