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今期專欄 2024.05.05第29期

kjy16_ 20240505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5.05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微型藝術重塑舊區文化
(本報專題)傳統舊區深水埗近年慢慢發展成文青聚集地,形成新興文化。為傳承區內的獨特傳統,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約四十名學生,自去年九月起參加由市區重建局和微行動共融藝術協會( 下稱「微行動」)合辦的「發現你的色彩生活」藝術活動,以美荷樓、雷生春、南昌大押、黃金商場、嘉頓中心等深水埗地標為主題,創作一系列微型藝術模型,並於上月在區內商場展出, 向途人述說自己眼中的「深水埗故事」。   「雖然香港一直有戲院,但運作方式跟以前很不同,有很多東西現在已看不到,例如入口旁邊的體重磅、人手劃位的售票處、手繪電影海報等,所以希望展示舊戲院給大家看。」就讀中四的薛皓謙選擇重塑已於1991年結業的黃金戲院的大堂面貌。由於網上的相關圖片很少,他在搜集資料時遇到不少困難,只能靠想像力和參考其他舊式戲院的景貌製作模型,「剛做好大堂時,內裡空空如也,看起來有點奇怪,幸好貼上海報後變得很有年代感,好像回到了從前的戲院。」   升級再造 展現獨特社區文化   為加深同學對深水埗舊日生活和文化的認識,策劃活動的微行動創辦人戴佑安亦安排他們探訪院舍,聽長者分享過往的生活軼事,並到鴨寮街和二手店等地作實地考察和訪問。他直言, 「微型藝術沒有甚麼秘技」,希望向同學傳授一些創作概念,包括升級再造(upcycling)、「無大無細」(即不按比例創作)等,藉此啟發他們的靈感, 並讓他們與社區連繫,好講述深水埗獨特的歷史文化。   本身對舊事物感興趣的中四學生鄭至堯發現區內著名的舊式麪包店仍有售賣香蕉糕、角仔等傳統糕點,便以此為創作題材。他以區內收集回來的廢棄紙皮箱製作店舖外型,並融入「無大無細」的設計概念, 在店舖上方擺放以紙黏土和舊報紙製成的大型麵包與糕點,不但外觀討好,也能突出作品主題。   同是中四的黃梓銘則決定還原在深水埗開業三十多年的二手黑膠唱片店場景。他表示,該店只有約二百呎大小, 卻收藏了三十多萬隻黑膠唱片,是極具特色和價值的小店,故他的作品亦佈滿密密麻麻的唱片,希望呈現在狹小空間內有很多藏品的感覺。他曾到唱片店實地視察,更趁機詢問店主有關深水埗歷史文化的事宜,並請他分享對區內歷史變遷的看法。   自我成長 增加社區歸屬感   三位同學不約而同表示,參與這次活動不但可以對深水埗新舊交融的文化和不同特色的建築物加深了解,亦令自己有所成長。自言平常比較害羞的鄭至堯稱,由於須在展覽場地當值,他從一開始不大敢與途人搭訕,慢慢學懂主動向他們介紹藝術品和區內傳統文化。   薛皓謙在過程中意識到「相信自己」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茫無頭緒時,更要對自己有信心,「先把作品做出來看看,可能會出乎意料地好」。沒有修讀視藝科的黃梓銘對能夠完成作品感到自豪:「導師最初只是給了我們一些概念,從選材到動手製作也要我們自主思考,這種由無變有的感覺,我覺得很特別。」   該校校長潘盛楷謂,活動的參加者大部分也沒有選修視藝科,因此看見他們的作品時,感到十分感動和高興;認為只要讓學生多嘗試不同事物,便能發揮他們的潛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他又稱,很多同學在活動後加強了對社區的歸屬感,甚至表示希望將來可以服務社區,期望同學能延續這份服務學習的精神,多點關心周遭的人和事,貢獻社會:「天主給予每個人不同的才能,哪怕是很微小的一個笑容,也是一種才能,讓我們可以互相服務, 令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