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5_20210117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1.01.15
喜樂中學 動態 2021.01.17
石籬天主教中學畢業禮 (本報訊)石籬天主教中學於去年11月14日舉行畢業禮,在校監黃景聲執事領禱和校長鄭惠兒致歡迎辭後,邀請校董羅凱栢律師主禮,在會上致辭及授憑,並由校友校董黃定康等頒發獎項。 羅凱栢律師是一名執業超過40年的事務律師,亦是國際稅務法官協會會員暨剛卸任香港稅務上訴委員會主席。他致辭時向畢業生分享他成為律師的經過及體會,鼓勵學生以謙卑的心,探索多元,跟隨自己的心意去追求未來。他以該校校訓「謙遜和平」作結,希望學生能以謙卑及愛人的心,終身學習;以謙遜和平的精神,努力去面對、探索、創造自己的未來。 禮儀中,由中六畢業生代表廖麗霞致謝辭,學生表演豎琴獨奏及合奏。(教)  天主教新民書院畢業禮 (本報訊)天主教新民書院於去年11月21日舉行畢業禮,邀請校友梁智熊教授擔任主禮嘉賓。 梁教授是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及輔導學系副教授暨整全成長發展中心副總監,他以去年度學校的品德培育主題「溫良樂助、堅毅積極」贈與畢業生,訓勉畢業生抓緊時機,認清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前行。 畢業生代表曾榮幸於致謝辭時表示,回顧六年校園生活,感謝教師的教導。在過去特別的一年,更珍惜能在課室上課的日子。 校長許瀚賢作校務報告時,表示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轉為網上教學,但他看到學生在公開試增值指標的表現優越而感到鼓舞,他希望學生本著天主教核心價值,以信、望、愛裝備自己,恪守「新民人」的印記。(教) 聖保祿中學•鹽田梓朝聖 (本報訊)聖保祿中學天主教同學會(Young Friends of St. Paul)去年11月底舉辦鹽田梓朝聖之旅,師生一行19人透過朝聖,反思自身與大自然的關係,並學會在天主創造的大自然中尋找祂的足跡。 當日參加者先到島上歷史悠久的聖若瑟堂參觀和誦唸玫瑰經。隨後在導賞員的帶領下,參觀聖福若瑟神父故居。 師生也參觀了不同富有宗教特色的地點,以及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的裝置藝術。 「朝聖行」結束後,學生參與「海鹽製作工作坊」,了解造鹽過程和背後的歷史故事。(教) 荃灣聖芳濟中學•校慶感恩祈禱會  (本報訊)荃灣聖芳濟中學剛於去年12月3日舉行第57屆校慶感恩祈禱會,邀請范偉樂神父 (Nicolas de Francqueville)主禮。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校慶活動改為以祈禱會形式進行。牧民組教師在天主教同學會的協助下,於11月中預先錄製祈禱片段,以便在課室內播放及祈禱。後來因全港學校於12月2日開始暫停面授課程,祈禱會最終改為網上形式進行。  范神父在講道中,以麥子作比喻,勉勵學生結出好的果實,就需要有好的根。而要長出好的根,就需要有信仰支持,讓學生懂得愛身邊的人,豐富自己的生命。  祈禱會上,班主任在網上播放介紹聖芳濟沙勿略的短片,讓學生學習主保聖人的芳表。 (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17061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6.17
粉嶺聖若瑟堂 親子聖經樂趣班
(本報專題)小朋友,你們會跟爸爸媽媽一起上主日學嗎?粉嶺聖若瑟堂的三位導師,包括朱麗安、李展琳及李寶怡,由於子女需要上主日學,她們又喜歡小朋友,於是便在三年前開始舉辦「親子聖經樂趣班」。朱麗安說:「這班小朋友的年齡由三歲至四歲,年紀太小很難管理,所以需要父母一同陪伴,也是個好機會讓小朋友和父母相處。」李寶怡認同,她認為親子班令小朋友有機會認識天主,亦讓家長把信仰知識溫故知新。 課堂主要分為三部份: 玩遊戲、說故事及做手工。小朋友特別喜歡做手工,方凱澄說: 「我最喜歡的手工是『把水變為酒』,導師也曾講述這聖經故事,我覺得做手工很好玩。」她十分喜歡與媽媽一起上課,因為媽媽會陪她聽故事,「我喜歡學習天主的道理,最喜歡聽約納的故事,因為他不聽天主的說話而被鯨魚吃掉,最後要向天主道歉。」方媽媽表示, 凱澄在家會自己挑選睡前故事,有陣子更要天天聽耶穌驅魔的故事。 另一小朋友陳彥婷認為在課堂學到耶穌愛我,天父愛所有人的道理,「天父很好,祂教導人要變乖;就算世界上有些人做了壞事,天父都會原諒他們。」朱麗安表示,小朋友不太明白大道理,但透過生活化的方式教授,小朋友便能自由表達意見,自然地能吸收道理。 親子一同成長 除了課堂外,「親子聖經樂趣班」的小朋友還負責在堂區舉行的主保瞻禮上, 表演唱歌跳舞,逗得會眾十分開心。陳媽媽認為小朋友表演不錯,雖然只有一個半月的排練時間,但仍能記得基本舞步。她表示,「整個表演由導師籌劃,我們上課時會幫忙製作表演用的帽子。」她在家時,更會哼表演的歌,教導彥婷怎樣做動作。 陳媽媽認為,透過這些活動和遊戲帶出天主信息,比在家裡教導女兒《天主經》來得容易。她笑言:「兩母女有時會吵架,彥婷會向天父爸爸祈禱,分析做得不好的地方,她更會扯著我到天父爸爸的聖相前,請天父給我一個機會去改過。」另外,兩母女也會一起祈禱, 「當我看到新聞報道災禍,或是有些人對彥婷不好,我就會與她一起為這些事、這些人祈禱,希望她能透過祈禱,從善的角度去看事情。」 方媽媽認為這一年最大的收穫,是學到用不同方法教女兒有關信仰的問題,「以前我只會說故事,但原來也可以做手工,而女兒是十分喜愛的。」陳媽媽補充,不只是參加主日學有收穫,而是因為認識這信仰後,她有靜默時間反思教育小朋友的方法,並與小朋友一起用正面的方法,解決問題。(妤) 
kjy01_2016032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3.19
寶血會培靈學校 體會慈悲 善度四旬期
 (本報專題)祈禱、悔改、更新、行善工、守克己,四旬期是一個重新反思生命的意義,尋找、發現和回歸天父慈愛懷抱的重要時期。教宗方濟各去年宣布展開「慈悲特殊禧年」,以天主的慈悲為特殊禧年的中心。「四旬期拜苦路很能體會天主的慈悲。」寶血會培靈學校宗教科主任黃美娟老師指「慈悲禧年」啟發她在今年四旬期,深思拜苦路的意義。 寬恕力量 赤心體悟 寶血會培靈學校每年四旬期均舉行拜苦路,初小(小一至小三)學生留在課室進行,高小(小四至小六)學生則圍繞分布於地下操場一帶的位置,朝拜十四處苦路。馮敏兒校長和黃主任因應「慈悲禧年」,今年特別在四旬期設計了不同的宗教活動,讓學生體驗天主的慈悲,默想內容更與生活緊扣。同時兼教二年級宗教科的馮校長舉例說明,「如在第九處『被釘架上』,耶穌被侮辱、衣服也被瓜分了,我會問學生如果他們是耶穌,他們會有甚麼感受和怎樣做?日常生活中,他們又有過寬恕別人的例子可以分享嗎?」她又會結合校園裡日常的情況去帶默想,例如有學生平時不甚守規矩,卻獲得同學之間的接納,此時她會藉此說明寬恕之道。 「天主因為愛世人,派遣獨生子來到世上受苦致死。受難前三年,耶穌四出傳教,教導人改過做好,因而得罪一些人,招致殺身之禍;但耶穌不懼怕,甚至甘願這樣做。他沒有依仗行過眾多奇蹟的大能去享樂,而是不斷勸人悔改,可見天父和耶穌多麼愛世人。」經過黃老師的啟迪,幾位五年級生立即領略耶穌基督為世人受苦受難的事跡,確實與自己有密切的關連——那不再是一段發生在二千多年前的歷史。 為讓學生對寬恕以至修和聖事(又稱告解聖事、和好聖事)有所了解,該校特別透過宗教遊戲,讓學生從中有所領會。有關的課堂設計分初小和高小兩個組別。初小的學生在課堂中,透過「換心手術」遊戲,反省自己的過錯,然後與天主修和。老師先派發工作紙,紙上有一個心型的表格列出十項不良行為,包括「打架」、「只顧玩耍沒有溫習」、「貪心」等。老師逐一讀出這些行為,學生如有犯下,便自行將該格塗黑,再從反思中挑選兩項,繼而訂下具體的改善行動;最後,學生像做手術般,將塗黑的心換上紅色。至於高小學生在宗教科課堂上,老師先派發「還我真面目」工作紙,學生與好朋友組成一組,將紙上的人形臉譜掛在對方的臉上,在雙方都被紙張遮擋視線的情況下,畫出對方的容貌。跟著,老師再派發「天父DNA」工作紙,從「寬恕」、「憐憫」、「關愛」、「耐心」、「尊重」五項特質中,挑選兩項作深入反省,並訂下具體改善行動。 就讀三年級的呂嘉恩以「說謊」和「對長輩無禮」為改善目標,同級的鄧學謙也同樣以改善「說謊」行為作為目標。就讀六年級的張芷汝則選擇「耐心」和「尊重」作改善,同級的司徒卓曦亦選取了「尊重」。芷汝說:「壞習慣及小毛病,就像我們為好朋友畫肖像畫時,那張遮蔽雙眼的臉譜工作紙般,令我們的心目蒙蔽了,看不到天主本來美善的真面目,愈來愈遠離天主的慈悲。」同學們大多對自己過往曾對家中長者和媽媽發脾氣,或不夠用心做功課、溫習而感懊悔,並立下決心改過。他們都說要面對和承認自己的過犯,頗為困難。當學謙看到自己在心型表格裡的十項中有三項塗黑了,對自己感到很失望,而嘉恩和芷汝也從反思中,對自己屢犯仍未能完全改正的不良行為,感到不開心。(敏 / 睿) 仁愛生活 力行慈悲 芷汝在領洗後曾接受修和聖事,當她向聽告解的神父說出早已準備好並寫在紙上的過犯內容,她感受到神父給予由天父而來的寬恕,從而感到有改過的動力和希望。嘉恩雖非教友,在日常生活中也經驗過相類似的情形:當她告訴媽媽關於自己對婆婆不夠尊重的事而感到難過時,媽媽的耐心聆聽和鼓勵讓她願意再次改過遷善。可見,同學們都對自己能做好有一定的期望,並願意拿出勇氣反省和面對。 寬恕的慈悲力量使人有能力繼續前行。一如既往,該校在四旬期內小息時間仍會進行「愛的骰子」遊戲和饑饉小息。前者取材自普世博愛運動培育兒童的意念,學生投擲一顆大骰子,上面印有「第一個去愛」、「愛人如己」、「彼此相愛」、「愛別人身上的耶穌」、「愛仇人」及「愛所有的人」等話語,他們會在一整天裡,就按擲到那一面的話語去生活。饑饉小息則是學生將用來買零食的金錢投進巴斯卦羊捐款箱,並可取走該攤位上一些味道清淡的餅乾作零食。 愛的骰子 福音精神 馮校長表示該校舉行兩項活動已十年,「今年,我們想學生更深入反思『愛的骰子』的內容及訂立具體行動,於是在課堂中玩了一次。全班學生輪流發言,之後會送給他們一張印有其中一句話語的卡片作為提醒。六張卡的圖畫是由一位四年級生及家長一起繪畫,很有意思。」馮校長指有學生分享他早上主動跟一個平時對他不好的同學說早晨。但對一些家庭環境沒太多被愛經驗的學生來說,要求他們反思怎樣去愛,有一定難度。 黃主任稱該校由四旬期開始向學生介紹「慈悲禧年」,復活節假期後,會分級研讀《路加福音》選段,包括二年級看「蕩子的比喻」(15章)、五年級看「惡園戶的比喻」(20章)等,並於稍後六月在校內舉行《聖經》朗讀比賽,藉此鼓勵學生多在家人面前練習,以收福傳之效。學期末,還舉行分級朝聖,除一年級前往學校附近的聖若瑟堂(粉嶺)外,其餘各級分別前往五個「慈悲禧年」特定的朝聖點,包括聖母無玷之心堂(大埔)、聖神修院小堂(香港仔)等。馮校長指屆時亦會邀請非公教老師一同前往,「我們提供多個渠道,讓師生尋求天主的慈悲。」天主的愛無處不在,就像該校的校牧丘淑儀修女常在校內祈禱室,等待學生上門來給他們講《聖經》故事、與他們聊天,或在午飯時間上課室陪他們用膳,讓學生從日常細微的關心中感受天主的慈悲;這對於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生活壓力的兒童來說,彌足珍貴。(敏 / 睿)       教宗方濟各在動畫《教宗跟你說說慈悲禧年》中指出,教會獲授命向世人更強烈地宣示天主臨在的使命,使每個人都能體驗慈愛的天主所給予的寬恕、安慰和希望。 「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慈悲特殊禧年詔書》2)修和聖事的目的和效果是與天主和好,神父是天主所揀選的人,神父在施行修和聖事時,以祈禱將懺悔者託付給仁慈的天主,「讓基督治愈我們,在聖神的生命中不斷進步。」(《天主教教理》1458, 1466)    
kjy01_2012061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17
聖博德天小(蒲崗村道) 父親子女 真情對話樂天倫
  (本報專訪)父親節前,三位來自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的小學生偕父親接受本報訪問,分享親子相處點滴,真情流露。拍照的時候,小朋友緊緊摟抱著爸爸,兩位父親甜在心頭。   鍾爸爸:   鍾繼康和鍾甄洳兄妹分別就讀該校四年級和三年級,訪問剛開始,小女兒甄洳已挽著爸爸的臂膀,臉上流露甜美的笑容,嚷著說:「爸爸做的朱古力『心太軟蛋糕』,很美味啊!我認為這是爸爸的優點。」在甄洳口中,父親鍾翔璋烹調的食物相當可口。體貼入微的鍾翔璋補充說:「我每天早上都會為子女預備早餐,雖是簡單的食物,他們卻很喜歡。我知道女兒愛吃這種甜品,便在互聯網上找食譜,親手做這款式的蛋糕。」鍾氏這對活寶貝七嘴八舌,跟記者閒話家常,繼康坦言最愛與爸爸聊天談心:「爸爸時常跟我分享他的生活經驗,又會帶我到水族館看小烏龜。」 鍾翔璋在一所電訊公司工作,負責設計程式:「我儘量依時回家,陪伴孩子;即使工作再忙,我也會待子女入睡後才工作。」鍾翔璋回想小時候,自己的父親在茶餐廳工作,父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我喜歡與子女聊天,了解他們的需要。時代不同了,現今的兒童在生活和學校裡,接觸不同的事物,我認為只要有適當的親子溝通方式,兒童能明白成年人的處境。有時,因工作繁重,我感到很疲累,回到家時,我會跟孩子說我的心情不佳,他們便會體諒我,讓我休息一下。」 在繼康心目中,爸爸很能幹:「爸爸教導我,為我解決功課上的困難。在學習生活裡,爸爸經常要求我盡力而為。」鍾翔璋輕輕撫摸兒子的頭,說:「孩童時代是人生中最快樂的階段,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愉快成長,享受學習生活。我與太太經常出席學校的親子活動,了解他們的校園生活。」這時,甄洳急不及待向記者講解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照,看到照片中胖嘟嘟的兄妹,三口子不禁笑了起來。鍾翔璋指著照片,感觸地說:「那時,繼康大概是三歲吧!照顧嬰孩實在不容易,我仍記起,繼康未滿一歲,我曾抱著他,一邊哄他入睡,一邊工作呢。時間飛逝,轉眼間,孩子已經就讀小學了。」   何爸爸   來自公教家庭、就讀該校四年級的何梓翹最愛與爸爸結伴踏單車。訪問中,每次談起這項父子活動,梓翹都會笑不攏嘴:「每逢長假期,爸爸與我從大埔踏單車到大尾篤,很快樂呢。此外,我喜歡與爸爸一起看電影,我更會選定喜愛的電影,然後告訴爸爸。」梓翹和父親何偉強都是家中獨子,何偉強特別體會到培育孩子的心靈成長,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是相當重要,他談到自己的兒時回憶:「爸爸是一位廚師,工作時間較長,我與他的關係也較疏離。童年時,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個晚上,我完成了功課,等候爸爸回家,然後,一家三口出外吃宵夜;為孩童的我而言,這是幸福的時光。」  何偉強的父母雖不是天主教信徒,卻讓兒子自小在天主教學校成長,何偉強感謝天主的奇妙安排:「踏入社會工作後,我才參加慕道班,並與太太在2000年一同領洗,成為教友。現今社會充斥著混亂的價值觀,容易令人迷失,我確信信仰培育對兒童十分重要,帶領他們走正確的路。」何偉強認為培育兒童成長,學校與家庭的角色相輔相承:「學校與家庭擁有共同信仰和教育理想,這是相當好的配合,所以,我為兒子選擇一所天主教學校。」梓翹參與九龍灣聖若瑟堂的主日學,於今年剛接受初領聖體聖事,又擔當輔祭,協助神父進行禮儀:「我喜歡回到聖堂,在這個團體裡,我結識了不少好朋友呢!」 何家三口子是香港信友團體「普世博愛運動」(Focolare Movement,1943年在意大利創立)的成員,多年的團體生活讓何偉強從另一個角度體味人生:「團體鼓勵我們首先付出愛,並在目前的一刻承行天主的旨意,這種生活態度成為了我的人生座右銘。作為父親,我也這樣教導兒子。」提起難忘的父親節,何偉強發出會心微笑:「兒子出世後的首個父親節,彌撒中,神父邀請身為父親的教友接受祝福,我也是當中一份子。那一刻,我很感動,除了喜悅的心情外,這份祝福也加強了我的使命感 —— 養育孩子成為正直和良善的人。」訪問末段,可愛的梓翹不忘邀請爸爸在父親節那天踏單車,慶祝一番。(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