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11024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10.22
順天學生設計輪椅桌 幫助傷殘者活得尊嚴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不同高度的餐桌或書枱,但不是每張枱面都能配合輪椅的高度。有時候枱面更會擋著輪椅,令用者無法靠近枱面。為了替輪椅設計一款可收納的枱面,順利天主教中學(順天)一組學生便用上一個暑假,更專誠跟隨輪椅使用者外出,以了解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和實際需要。 這四名順天學生合組隊伍,憑著「桌越」輪椅桌,參加了香港小童群益會的「感創敢為──青年社會創新服務獎」比賽,從302組學校隊伍中脫穎而出,與另外兩組一起奪得金獎。 順天參加了香港小童群益會的「感創敢為」計劃,於中四宗教科課餘學習經歷時段,安排學生去探訪長者和其他傷殘人士,從中了解相關的社會問題,再設計出對應方案或合宜的科技產品,幫助有需要人士改善生活;有的學生更把構思落實出來並參加比賽。  跟輪椅使用者用膳   了解實際困難和需要 其中設計「桌越」輪椅桌的四人小隊於今年暑期,每週前往社區工藝室,在木工技師指導下拿起工具,一起製造枱面。服務傷殘人士的團體則安排一位輪椅使用者,為學生提供意見,並試用學生的製品。 學生林智傑說,最初他們的設計在承重方面不理想,改至第四次才變得穩固, 過程中隊員曾苦思如何改善載重量,「但輪椅使用者告訴我們,她最希望的,是製成品能幫助他們改善生活,而不只是添加功能或單單加大載重。」 這句話再一次提醒隊員,設計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於是學生親身坐上輪椅試位,也向其他輪椅使用者了解其情況,更試過跟輪椅使用者一起外出用膳,參考不同意見後做了最後成品,「看到試用輪椅桌的人很滿意這件度身訂造的製成品,我們也很高興。」 輪椅桌特別之處,是無需螺絲固定,可靈活裝卸於輪椅手柄,方便拆下清洗和更換。隊員也留意到市面亦有輪椅枱面,但面積較大,而且不易裝卸,他們今次便製作出最長單邊不足半米的長方型小枱面。 參賽小組成員希望藉著這項設計,實踐出平日宗教科所學:以基督為榜樣幫助弱小者。另一隊員馬世濤更體會到,每個人都需要捍衛弱小者的尊嚴,「輪椅使用者提醒我們,他們很希望能自主地生活,不用靠別人幫助。貼心的新發明, 便能夠讓他們有尊嚴地自主過活。」 科學教育   兼顧創意與同理心 一直以來,學校的宗教科為培養學生關心社群和同理心,會安排學生去了解不同群體的困境。這種體驗式學習推出多年,科主任梁翠茵老師更留意到,近年愈來愈多學生發揮創意, 善用新科技如電腦繪圖和編程等,去幫助弱小者改善生活。 學生在初中上STEM課時,便會學習使用鐳射技術與3D打印機,製作小發明,去幫助觀塘區長者改善生活。正好「桌越」參賽隊伍,今次便用上中二時學過的鐳射切割技術,把圖樣檔案輸入電腦,再利用激光把圖樣精準從木板上切割出來。 STEM課程主任呂俊秀老師認為,創意要從生活中的見聞,以及科學實踐的經驗中慢慢培養出來; 而這次學生為輪椅使用者設計的枱面,也可算是延續了STEM的解難經驗。  順天希望學生所學的,不單單是設計背後的科技知識,而是能夠以人為本,讓弱小者透過科技去感受天主的愛。(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10523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1.05.21
喜樂中學 動態 2021.05.23
寶血女子中學  中六畢業生感恩祭 (本報訊)寶血女子中學早前舉辦中六感恩祭彌撒,由顧厚德神父主禮,並向畢業生送上祝福。 顧神父禮儀中寄語學生,不要掛慮一切,因為天主會看見她們的心。彌撒結束前,由顧神父、校監張永明博士、校長杜師正向每位學生致送一盞燈,布袋及書籤作紀念。燈上印有「寶血人」的特質:「學思並重、處事明智;尊己重人、關愛行義;剛毅負責、自信有勇;知禮有規、自律識節。」布袋印了兩句聖經金句,寄語同學以「我把虹霓放在雲間,作我與大地之間立約的標記。」(創九13)及「放心!是我。不要害怕。」(瑪十四27) 作為座右銘,並送上祝福。(教) 聖母玫瑰書院•越之悅「愛.生命」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早前舉辦宗教月「越之悅」活動,主題為「愛.生命」。宗教活動組教師為中二至中四級舉辦有關「愛德」及「生命」的講座。 天主教同學會也舉辦活動,向學生介紹愛德及生命的價值,包括舉辦「愛無界限」網上慈善義賣活動,邀請老師捐贈禮品或DIY手作以作義賣,以協助明愛籌募善款。該會又負責「宗教月」壓軸活動,以直播形式請來嘉賓葉子芯到校,分享她如何面對兒子患病的心路歷程,透過見證鼓勵學生在各個難關時,持守「愛德」與「生命」的價值。 另外,學生在全校收集124封信件和感謝卡,特意透過文字和圖畫感謝醫護人員在疫情中努力維護生命、展現愛德。信件已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明愛醫院懷信樓11B病房女內科、伊利沙伯醫院神經腦外科、瑪麗醫院兒科、律敦治醫院內科及老人科。 其他宗教月活動包括學生參與「愛與生命sticker設計比賽」,校方賽後更把獲獎作品變成常用通訊軟件程式的貼圖。(教) 潔心林炳炎中學宗教週 (本報訊)潔心林炳炎中學早前舉辦宗教週,主題為「天主所揀選的潔心女兒——懷有憐憫、仁慈的心腸」。 本年宗教週活動包括祝福扇設計,教師在宗教課堂邀請學生在扇面繪畫,並寫上祝福話語;同時,校長及師生亦購買適合長者的食物及用品,稍後由校方安排把物資送給潔心老人院的院友,以表達學生在疫情下,仍然對弱勢社群的關愛。宗教週其他活動還有早會愛德祈禱、愛心點唱、物品捐贈、以實踐愛德為題的講座,以及電影分享會。 另外,校方邀請天主教教友傳信會傳教士黃文英到校作主題講座,分享在柬埔寨20多年來的教育工作,以及為弱小者服務的經驗。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宗教週期間每天只有三分一學生回校上課,校方為此錄影了修女、校長及師生的祝福說話與歌曲,在校內播放外,亦使用YouTube及VLE學習平台,令在家上課的學生也能網上收看。(教) 天主教新民書院福袋贈社區 (本報訊)天主教新民書院早前在一次祈禱會中為天主教同學會的幹事舉行派遣禮,由校董麥英健神父主禮。 派遣禮上,麥神父祝願學生跟從天主的教導,以愛去感染和服務身邊的人,發揚基督愛與犧牲的精神。 禮儀上,教師趙雅莉向學生分享她在教學生涯的信仰經歷,她也希望能夠將天主的教導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聆聽天主聖言。 祈禱會結束後,天主教同學會幹事以及一眾學生在校內整理福袋,送給區內弱勢社群。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學生未能親身探訪,校方希望透過製作禮物,向弱小社群送上關懷,以彰顯基督愛與服務的精神。(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00927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0.09.25
天主教教育日 鼓勵學生面對逆境懷抱望德與醒寤
香港教區於每年9月第四主日定為「教育日」,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近日向全港堂區和天主教學校發送「教育日」文件,以「主!快來!」(默廿二7,12)為本年教育日主題,特別在現今社會環境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籲請眾人以聖經的話多作反思,在逆境與危機中懷著望德面對一切。 文件中開首提到香港自去年中發生的社會事件,包括《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港區國安法及九月初立法會選舉延後等產生的政治矛盾;本年初疫情肆虐,本港學校曾停課多月,課室教學改為虛擬課堂。眾人面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困境與危機,令不少人感到沮喪與失望。 藉著「教育日」,每人懷著望德,因著上主通過困境與危機,使人們重新尋覓人生的終極意義,懂得渴求高尚的價值,並堅強信德。 悔改與醒寤 文件提到學生因停課多時,長久缺乏群體共處的學習氛圍,或多或少也憂慮會影響學業前途,學生也渴望重過正常的學校生活。 透過悔改與醒寤,在呼求「主!快來」時,從個人(學生)或群體生活作出反省和悔悟。 面對現今社會,不少人憂心社會未來的變化,即使社會情況複雜多變,疫情起伏不定,惟基督徒仍然堅守信念等待天主,堅信「主!快來!」,也帶出等待是基督信徒此刻的要務。 堅定信念與忍耐 文件中指出各人應持守崗位,履行社會責任與專業道德操守,至於基督徒要學習教會的社會訓導原則與內容,重視其應用於社會倫理時的先知角色或警世作用。 對於教育界的公教教師和校長,須持守真理,講真話,秉持對主、對人的公義,對貧窮弱小者要力行仁愛,尊重、守護並熱愛生命,維護家庭的地位與功能, 促進人類與大自然融和等原則和核心價值;並按香港教育專業守則,滿全對教育專業、學生、同事、僱主、家長及公眾的義務。 對於學生,應專注學業,認真學習, 就當下發生在本地及全球的事情作全面認知,並反思其與自己的關係;期望學生善用天主給予的恩賜,包括生命、時間、學習機會、以至身邊的家人和師友,作好裝備,建造一個合乎天主旨意,文明而滿載公義與關愛的社會。 最後文件勉勵眾人即使身處黑暗的陰霾困難中,仍懷著歡欣的心,並時常醒寤而常存盼望。 「教育日」彌撒中的祈禱意向,包括為教會、本地政府官員、教育政策的決策者、天主教學校、教育工作者、家庭和學生祈禱。 另外,教區主教公署9月初發通告提及9月27日為「教育日」時,基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日在各台彌撒為推廣天主教教育事業的慣常募捐,將延遲舉行,日期另行通告。(教)  教育日為教師家長學生祈禱 為教育工作者祈禱。求主使他們充滿聖神,賜與他們智慧、動力、愛心和忍耐,常懷信心與希望,陪伴學生成長,協助他們面對價值混亂、是非糢糊、對前景感到焦慮、迷惘與失望的處境。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為家庭祈禱。求主臨在每一個家庭,使各成員都能以愛、忍耐、體察、寬恕和犧牲,彼此擔待。求主特別祝福父母,使他們能以芳表善行培育子女,並教導他們畢生追尋基督所啟示的真理。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為學生祈禱。求主護祐他們,開啟他們的明悟,使他們能在福音的光照下,智慧日增,抗拒生活中各種罪惡的誘惑,能擇善棄惡,熱愛及珍惜生命,不斷充實裝備自己,他日貢獻服務他人。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摘自教育日文件禱文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19110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9.11.01
明愛慈善賣物會 坪石天主教小學參與 施比受更有福
(本報專題)踏進十一月,你會想起甚麼,會是秋天的微風、落葉、街邊攤的栗子蕃薯,還是每年一度的明愛慈善賣物會呢? 每年到賣物會走一圈,都會看到林林總總的商品,毛公仔玩具、衣物及家庭用品等;有些人亦會購買遊戲券到攤位,參與不同的小遊戲,贏取小禮物,場內滿佈歡樂。 於一九六一年開始的明愛慈善賣物會, 至今已經有五十八年的歷史,因應社會近日的大型活動、交通不穩定,為顧及大眾的安全,本年賣物會將改為邀請參加單位在所屬堂區、學校等地方自行舉辦。 坪石天主教小學便於十月廿一至廿五日,在學校操場舉辦賣物會,讓學生在午息及放學時到攤位購買物品。校長高翠萍十月廿三日說,學生只可帶二十元回校,所以在放學時段,家長亦可與學生一同選購。 運用零用錢  買禮物送給近人 在十月廿三日的賣物會中,坪石天主教小學操場的數張長桌子上,便擺放著不同的貨物,有適合小朋友的鉛筆、擦膠、玩具; 適合家長的衣服、杯子等。高校長說,每年的文具和玩具都受到學生歡迎,但本年的新商品「假花」亦受到他們的喜愛,「他們說是要送給媽媽。」 六年級的歐陽學琪、陳寶如及陳鎧童, 這次亦運用零用錢買了文具、頸鏈、聖誕卡等。學琪說,母親節時亦有送一枝花給媽媽,但很快便凋榭,所以這次買了一枝假花,送給媽媽「長久的保留」。 而寶如喜愛創作,平日亦會幫忙班房的壁報設計,她這次亦買了一些小橡筋以編織手繩。此外,聖誕節快將來臨,她亦買了聖誕卡、生日卡送給同學。 這三位同學亦有作為小義工,在午息時幫忙售賣工作。鎧童平日亦有參與賣旗活動、探訪獨居老人,她認為明愛賣物會所得的款項,能幫助有需要人士,而自己又能在當中幫忙售賣物品,十分有意義。  家長義工參與 讓孩子自主決定 除了由學生擔任小義工在攤檔協助義賣,每天放學前,一些家長義工都會提前到學校準備攤位,把貨物從課室搬至操場。 家教會主席黃玉蘭是兩位小朋友的媽媽,在活動中亦有幫忙義賣的工作。她說,活動讓她看到子女間的互相幫忙與分享,「妹妹看見哥哥忘了帶錢,主動說:『我有錢,我幫你買。』」她亦認為家長在這裡較放心讓孩子自由的選擇;而小朋友明白這是一個慈善活動,除了會因為做善事, 而感到開心外,亦會更珍惜自己所買的。 從愛德服務中學習 高翠萍校長說,學校中較多基層的小朋友,「他們的捐獻,大多已是他們所有的。」 但從活動中,能讓他們學到「施與比接受更加有福」,而學生亦能明白自己有能力幫助人,從愛德服務中學習。 明愛慈善賣物會九龍區籌備小組代表伍詩媛指出,有些家長對明愛服務的認知十分局限。為小學生及家長而言,在校內舉辦賣物會,非教友家長除了可以做義工外,亦可以透過小朋友把相關的慈善信息帶回家。 香港明愛行政事務主任倪戌英在十月廿一日說,賣物會的出現是為回應社會的需要,「當時人們較窮困,物質生活不足夠」,所以希望出售低價格的物品,幫助市民大眾。而自八、九十年代起,香港的物質生活開始豐富,明愛賣物會便成為天主教機構、學校、堂區,聚在一起福傳的平台;而當中籌得的款項,亦會投放在明愛服務中,繼續服務社會上的弱小者。(吳)